

中国未来将占领世界道德高地
摘自【漫顾世界风云变幻】:前言
作者:三木秉凤
阴阳荡奇,美轮美奂,万事就成,皆合因缘。《中国未来战略走向探析》一书自落笔至今,并非我之写作初衷,但浮生能与高端读者在写作与交流之中互动,却有种知音难逢般蓬蓬欣慰。我已感知大家非常关注中国未来战略走向,也有很多读者提出太多现实政治问题,有些内容我确实不敢回答,中国未来包括世界走向,非人类之意志所能定位,皆由社会规律推之使然。
《中国未来战略走向探析》之书缘蒙于中印洞朗对峙最紧张之时2017年7月份,当时中国国防部、外交部、新华社、人民日报及我国驻印使馆等同时对印度入侵洞郎事件发出霹雳吼声,我天兵天将开始威猛入藏,似有箭弦当发之势,中国在西藏开始滚动般军事演习,雷霆震撼,炮声连连,中印二次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而此时全世界却默不作声,竟无一国一族公开反对印度入侵中国领土。中国该如何处理中印之争?我便开始思考,并以《中国战略方向应在东西两翼上》为骨干思想切入主题,而以形成本书原始构架。
飞笔生花,落子成局,言佐成势,思入义理。我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深入其中,国际政治之嗅锐让我突然感觉中印对峙的背后乃是中美之间世界主导权之争!于是我拓宽思路与写作方向,将《中国战略方向应在东西两翼上》改为《中国未来战略走向探析》,然而这个题目仍然难以驾驭我的“思维拓望”,于是又增加副题谓《漫顾世界风云变幻》。孙子云:战争乃属“国之大事”,所以贤君明将“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子又谆谆导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箭已发之则难回收。虽然一切战争国皆为政治斗争之延续,但战争不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佳手段,故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对于一个国内邦派林立混乱不堪的印度,我们若支解这个国家从战术上讲非常简单可行,而不需兵入其境,此处我不敢细言。但从整个世界战略大观,中国的真正敌人不是印度!中国的战略对手也不是印度!中国的战略方向也不是印度!所以若中印开战,我们的真正敌人暗自心喜也乐见其成!中国当下的任务是支解印度吗?由之进入印度洋吗?当然不是!中国当下的任务是突破自鸦片战争以来束缚中国一百八十年“岛链”桎梏,然后与战略对手争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主导权!孙子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我们为什么长期受制于人?除了东海南北岛链严重困缚战略发展空间外,我们也没有世界“规则”制定参与权!世界规则是什么?就是国际准则!就是国际法!法律是什么?是统治者管理被统治者的工具!如果世界规则大家一致遵守,规则制定者与被管理对象一视同仁,我们也可以接受这样的规则。但恰恰欧美西方世界的规则制定者们,对于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奉行“双重规则标准”,南海仲裁案就是例证,还例如核实验,以色列、印度可以不了了之,而伊朗、朝鲜等不顺乎美国者则由联合国多次进行制裁!本书出炉,我谨希望能给大众在世界纷纷扰扰的乱局面前带来清晰的未来观与方向观。
在此之前,我曾写过《文明大统》一书一百章,去年我又写过《帝国类亡》之书一百五十章,皆以国际关系形势变幻而落笔成书,请大家从我微信中向前翻查阅读并批评。本书即已借中印对峙启笔而入,我也就妄论下去吧,至于未来能写多少章?希望在与读者互动中,我以将本书反映之思想致于大家清楚为止。也许将来还会更换更符合内容标题,但更换不了的是我的知识储备与写作意愿。北宋程颐云“自古圣王为治,设刑罚以齐其众,明教化以善其俗,刑罚立而后教化行,虽圣人尚德而不尚刑,未尝偏废也。故为政之始,立法居先,治蒙之初,威之以刑”。未来中国一定从参与世界治理延伸至主导世界治理,“德主刑辅”乃东方文化的治理思想产物,中国未来首先占领世界道德高地,而这个高地绝对不能用战争攻取!我会尽我之最大努力,通过本书能给高端读者几些互动的收获,几些互利的明智,几些互慰的安定,这也算累积些功德滴滴于世了。(2017年9月9日)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微信: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