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厘岛风情(五)
文/张静(内蒙古)
巴厘岛民风淳朴,岛上居民友善有加。无论在酒店的楼梯转角处,在路旁的小店前,在夕阳下的沙滩上,还是走在街上的人流里,只要对面与他们眸光碰触,你总能收获他们发自内心的最甜美的一个微笑,让你顿时有一种在海边沐浴海风的感觉。
这是一个宗教色彩极为浓重的国度,当地95%以上的人信奉印度教。他们相信万物都有神明。比如路上有路神,车上有车神,湖边有湖神等等,总之神明无处不在,所以家家户户都有家庙,或大或小,有的家庙建筑得甚至比他们的住房还要宽大高格。不仅如此,每天至少三次祭拜,走在路上随处可见他们摆放的焚香与祭祀用品。因此岛上居民基本没有偷盗与其他危害性的事件发生。人们生活得很安逸,优游的状态与我们每天快节奏的工作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生出许多无奈的艳羡。
因为没有工业与加工业,旅游业仅仅是这几年才开发出来,所以岛上经济落后,房屋矮小简陋,日用品也匮乏。在街上极少可以看到穿鞋子的,都是穿着拖拉板儿,光脚的也不足为奇,衣着也只是简单的裙袍,平民百姓吃饭都是手抓,根本不用刀叉。岛上为数不多的大型超市都是给来旅游的“外国人”设的,当地人根本不进入,更别提在这里消费了。
经常在沙滩上,街道旁看到头顶水果篮的儿童,他们用很熟练的汉语向我们兜售:“买点吧,不贵,很便宜。”我疑惑地询问导游他们不需要去上学吗?导游说,这里的学校学习时间很少,小学每天学习最多4小时,孩子们放学后就出来帮着家里赚钱。这几年还好一点了,每家最多生四个孩子,之前每家都是孩子十几个的,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这是多妻制的国家,允许男人娶四个媳妇,并且大多是女人和孩子出来做工赚钱养家,男人则看海听风,游游逛逛,再或者就是坐在家门口发发呆。一天天的日子就这样子在他们的眼边游荡过去了。
巴厘岛建筑中最多的恐怕就是庙宇了,却极少见到学校。我想,这是不是它经济落后,国力孱弱的因素之一呢?
酒店里的电视还是我们上世纪用过的,街道上垃圾随处可见,天真无邪的孩童延街叫卖着……种种在我们心里难以接受的事物在这里却顺理成章地演绎着……他们很贫穷,每月1000元人民币的收入在这里都是极好的;他们很富有,因为心里有神明,有善良,有无欲无求,有知足常乐……
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