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低处的生活(诗歌20首)
胡 坪
《紫阳富硒茶,你就是密码》
一棵南国嘉禾
带着闽南口音,涉水长江
落户陕西紫阳
那是上古巴国的事了
细节,在茶汤里发酵
4000多年
炮制了时光的味道
东汉年间的春天
有人拿盐巴、布匹和瓷器
兑换紫阳茶叶
从茶马古道到丝绸之路
越过重重关隘和驿站
紫阳茶香成为风潮
乡土泥腥味弥漫了皇城和宫廷
翻开《紫阳县志》远古篇
边关上,时常兵荒马乱
深山僻壤,一直刀耕火种
间有佛音袅绕,禅道打坐
茶树,与先民一起
平起平坐,称兄道弟
就在日常生活的字里行间
又是清明谷雨时节
翠峰,银针,毛尖和香毫
一个个呼之欲出
身穿草裙,娉婷婀娜
乡音乡情不致命
但染上了,不是相思就是痨
这是一片叶子在紫阳的传奇
你若探其秘密究竟
那就随便拨起一株看看
繁密的根系上,全是原产地密码:
中国紫阳,富硒茶
《在紫阳茶楼品茶》
当下午尘埃落定
安静的阳光,飘浮在屏风
和隔断之间,这时
正好有人叫出:紫阳毛尖
银针,翠峰,碧螺春
这些名字,很轻柔,很娇嫩
很少的一点贪嗔痴
恰好与尘世和俗念混和
却又泾渭分明
窗外的青山被浓墨反复皴了
局部淡墨,也点了朱砂
万古江河抚琴吟哦
一片茶叶向水杯敞开心扉
隐秘的心事,在说与不说之间
是完全透明的
这样的情景无法阻止
墙上的字画让时光陷得更深
大街上有车辆疾驰而过
有人尖声叫喊,让人惊愕
环顾紫府路,河堤路,环城路
不乱方寸和阵脚
回头时,茶香已经愈加弥漫
一片象形的茶叶,尽显其性情
只管在杯中悬浮,打坐
若有所思,气定神闲
《幺妹儿是棵清明茶》
幺妹儿是立春那天出嫁的
小辫子扎着野花,大红棉袄
在腊月的山路上招摇春风
锣鼓和唢呐踮起脚尖
山崖上的羊群撒着欢儿
飞扬的细沙和泥土,顺着上河
落在身后村庄的石瓦上
幺妹儿从花轿里探出头来
半哭半笑地大声叫着:
娘啊,今天我这就出嫁了
幺妹儿是惊蛰那天下河的
她唱着山歌小调,手挎竹篮
来到汉江边,来到大青石头旁
身后尾随的喜鹊和蝴蝶
得意地停在她头顶的树梢
幺妹儿怜惜着,慢慢弯下腰身
她指尖的波纹一圈圈漾开去
折回来的是汉江两岸围观的风景
和船头隐约滚动的春雷
幺妹儿是清明那天出山露面的
踩着云雾,露水,一路落英缤纷
穿过李花,杏花和茶园
懵懂地撞上了山坡那树桃花
这时春雨淅沥,洇湿的山川河流
简笔勾勒了幺妹儿的婀娜和绰约
翠生生的,定有话语千言
娇滴滴的,已然风情万种
哥哥哎,你且快看慢着摘啊
——幺妹儿是棵清明茶
《两只喜鹊》
两只喜鹊突然降临
李子树枝头晃晃悠悠
碰着了下面的核桃树枝
庭院落英缤纷
又说远亲,又说近邻
仿佛是多年前
从那幅陈旧花鸟中堂画里
远走他乡的两只
《在山的那边》
在长桥的那头
在山冈的南侧
在大地的远处
那里房屋搭在山的肩上
积雪深藏在洼地
玉米杆烧红了火塘
那里粮食在瓦罐里发酵
菠菜跟莴笋一起
沿着冬至和山坡生长
从沟谷里收回来的羊群
将头伸出栅栏
打着响鼻,反刍阳光

《春天的鸟儿》
一只鸟,浮在一条河上
它的爪子缀着雪粒和冰凌
它昂着头,张开小嘴
肉体的风暴掀起它的羽毛
一只鸟的体内,奔涌着一条河
在平缓的山坡上
在交错的枝桠间
一只鸟,猛烈地扇动翅膀
很多的鸟儿,聚集而来
在一片丛林里,头挨着头
千万只鸟儿在里面密谈
还有一只鸟儿在外面大声叫喊

《山桃花的春天》
在汉江边的一个古渡口
山桃花忍俊不禁,倏地绽开了
码头人声攒动,面若桃色
水草在江底的粉红里招摇
妖娆的故事在风中到处流传
这是许多年的旧事重现
大地再也无法捂严的隐喻
顺着汉江支流一路向上
山桃花把自己开在河谷两岸
春雨未至,河床嶙峋
山桃花在沿岸布阵和呼应
一时间,落英缤纷成雨
岩石间涨起了桃花汛
山桃花并不甘心和罢休
一个转身就蔓延到了山坡
进了农家和庭院
在房前屋后,在鸡鸣狗叫之中
与俗世和尘土一起
开在石板屋檐下,开在木格窗前
这或许是它内心的一种疼痛
而我们叫它,人间三月桃花天

《两棵橘树》
两棵橘树
是父母亲手种植
我们在它的根须里居住
又从它的花朵里出走
两棵橘树
就好比两股苗条的喷泉
倾注着浇灌
带着故乡清凉的雨点
两棵橘树
跟着我们一起生长
曾经因分离变得陌生
但最后又在风雨中哭泣相拥
两棵橘树
长长的树影在山坡走动
相互交错,彼此叠印
有时阴沉沉
有时亮闪闪

《春日写意》
中午一点三十分,太阳
七十五度角从窗户斜射过来
落到我正在阅读的诗集上
那些诗句,见了阳光
就血液涌动了,飞升起来
就象树上的叶子在和煦的微风中
沙沙地响个不停
一个沉闷而冗长的严冬
终于按捺不住这个瞬间的骚动
顺着蓝色的太阳光线看去
远处山巅的山桃花白得耀眼
象是山脉上的闪电
繁密的枯树投影到我的脸上
柔软而冰凉
充满了岁月的生命质感
逆着光的山谷里
太阳汩汩流淌,轰鸣声
这来自大地深处滚动的石头
孩子们寻声在田野奔跑
轰隆隆的春雷
就在这群山的跟前和远山的那边
《坐下来听它们说》
我正襟危坐,听它们说——
栗树招着风
说大地深处难以听到的
细微声响
水杉垂下针叶
说火苗隐藏的美丽形状
橡树,说松鼠毛绒绒的长尾巴
松树,说有密密小孔的蜂房
它们说着不相关的事情
其实,它们说的全是自己
七嘴八舌,高谈阔论
它们说的也不全是自己
它们也说了我想说的:
一只充满了阳光的透明的笼子
和它里面的寂静

《在回来的火车上》
在城市里游荡了一天
黄昏来临,楼房迅速往紧里挤
我不由自主地退回到原地……
家乡的星星在异地低垂
而天空变得更加渺远
火车拉着一群没有家的人
汽笛尖厉地呼啸
陌生的人们用方言温暖着远方
隧道壁灯,宛如老家的窗纸
直达我的乡村小站吧
我是一株萝卜
我要回到我湿润的低洼处……
《我没想这就是幸福》
我没想这就是幸福
但我就是想
顺着这炉火的温度
顺着房间里轻薄的宁静
以及《宋词三百首》的页码
向前滑行
向远处漂移
向虚无处轻飞……
我穿过冬日的旷野
穿过积雪掩埋的花园小径
牵着你的手
侧身于梦境的门扉和巷道
烧焦的果皮飘来时光的芬芳
回忆在坚果里萦绕
一路向前
向温柔的深处缓缓沉溺……
这时似乎有人想说什么
请不要声张
这莫名的浅淡时光
已经抱紧了我
在被淹没和沉陷时
蜗牛露出了柔软的触角
《韭菜,那无可替代的韵脚》
如果不是我抛却繁琐之事走进乡村
走进那座装满了风声的旧宅
低矮的竹篱,写意的庭院
如果不是我挽起紧绷的裤管
躬身于被遗忘了的庄稼地和菜园
如果不是我的衣袖碰落了透明的露珠
溅湿清晨的鞋帮和大地
我根本无法听懂隔山的鸟鸣和蛙声
我呼吸着大伯身上浓烈的太阳味儿
随他坐在田埂上,看日头西落
听他讲述盘古混沌及斗转星移
在他哽咽着数落鸡仔和秧苗的时候
他却用力地将我推向一边
深深弯腰,用一双粗糙的大手
将一棵玉米苗从板结的泥土中抠出
那一刻,我抬眼望去
流溢在院落和田埂的都是葱翠
那些超越大地和辛酸苦涩的诗行
字词窸窸窣窣,分蘖生长
它们彼此凝视,相互击掌致意
当我走近菜地,一片韭菜正楚楚动人
契合了我身上的泥土和草屑
微风吹来,韭菜读出了大地的声音
用它那无可替代的音律和韵脚

《乡村之夜》
夕阳的千军万马撤离了
滚滚烟尘散尽
山林从四面向着房屋围拢
草木的叶片瞬息倾覆大地
夜鸟的啼鸣
牛羊咀嚼的声音
让蓝色的空气微微颤栗
心灵的穹顶之上
是星星轻盈的气息
我坐在一棵耸立的大树下
坐在一条细小的溪流边
我的手指搭着星星的臂膀
从石头到达尘埃
《我看见》
必须爬上耸立的楼顶
疲惫的眼睛
才能越过密集的
房屋和塔楼
越过整齐划一的道旁树
看到我的房间之外
更远一点的天空
和有着丰富细节的大地
我必须一边保持静默与敬畏
一边调整呼吸
我才能看清
郊外山脚的雪地里
一个农妇,她一边向双手呵着热气
一边拔着带着冰块的萝卜

《乡村的母亲》
母亲只认识自己的姓名
但牢记了许多农事和植物的名字
她在历数中,轻唤那些名字
沉睡的名字,苏醒的名字
黯然神伤的名字
如同我在课堂上朗读诗句
那些节令和植物,盐一样
浸进了我的骨头
并通过奶汁
点燃我血液的灯盏
她抓取大把的柴禾
执拗地连绵不断地烧红火塘
炽烈的火焰
舔着我娇嫩的青春
母亲撩起衣襟轻擦眼角
那优雅而含蓄的
苦涩泪水
朦胧了我永生的村庄
母亲匍匐在被节令装点的土地
细数种子和花瓣
在暴风阴雨后的阳光中
把倒伏的植株一一扶正
然后扶我到村口上路
母亲把自己置于生活的暗处
总让我站在她的向日葵旁
躬着腰的母亲,不曾拍掉
身上的泥土和草屑
分明是一块沉默的石头
母亲用手掌揉搓爆裂的豆角
几粒黑仁聚首,紧紧簇拥
圆润而闪耀着太阳的光泽
母亲出神默读
这尘世和自然的杰作
她用能握住整个乡村的双手
抚着我的眼睛和额头
那浓烈的泥土和青草气息
仿佛是我永世的归途
《唱起民歌》
唱起民歌,唱起那
田地里的老黄牛
重轭之下,步态悠然
白天啃食着山坡的青草
夜晚咀嚼村庄的星光
蹄下哞哞低音
揉合庄稼人山梁上的高腔
有了民歌的深沉
唱起民歌,就唱起山羊
扑扑腾腾地,冲出栅栏
在山涧崖畔翘首,撒欢,鸣叫
和着牧羊人的吆喝
声音,在山谷里碰来撞去
有了民歌的空灵
唱起民歌,自然唱起蚕虫
吃月亮丛里的桑叶
饮星星河里的清溪水
小小蚕蚁
爬满乡亲的手背和胸膛
当白色的蚕茧结满绿色的桑枝
民歌又在新的年轮里生长
唱起民歌,还唱起大山,唱起黄泥厚土
民歌的旋律总是与它们一起脱口而出
这扎根洼地、山岗的野生植物
如风车和石磨,如镰刀和烟锅
在村口道路的滚滚尘土里
它卷起阵阵微熏的风
摇曳着这枝在乡村走动的花朵
《做一株油菜花》
在汉阴做一株油菜花
就要在漩涡,在凤堰,在上七里山川
在古梯田里,与其它兄弟一起
紧密团结,在冯氏院落前后
在吴家花屋的上上下下
在镂空的花格窗外面
与飞檐翘壁和稻田相辉映
一朵一朵,铺天盖地
开个山川锦绣,开个春回大地
在汉阴做一株油菜花
就要开在三沈的墨池里
开遍陕南第一军守护的土地
要与桃花、李花、梨花,以及杏花
一起开放,开成梵高
开成吴冠中,开成远古的岩画
可以徐徐盛开,可以心花怒放
开在洼地里,开在大路旁
但只要开了,都得像模像样
开出前世今生和故土血脉文化
在汉阴做一株油菜花
是最低也是最高的梦想
北有秦岭挡住寒流风沙
东有月河川道通风报信
巴蜀有遗风,汉水又浩渺
选在这里安家落户
就要将根系拼命往深土里扎
触摸先民灵魂,感知乡村冷暖
与城乡居民、家畜和炊烟打成一片
做一株油菜花,在汉阴
要用普通话和汉阴方言
说出自己的幸福
让金黄在山川、河流广为流传
《盲人》
扶着白昼虚无的墙壁
摸索黑暗的事物
穿过大街,绕过电杆和水沟
走到拥堵的十字路口
红绿灯睁大了眼睛
整个城市,也放慢了脚步
尽管白昼,只是黑夜的另一个名字
但他内心的光,足可照亮他的拐杖
我停了下来,等他走近
走近,与我并肩,慢慢错过
瞬间里,太阳突然黯淡
我走在他身后,他的拐杖在我手里
《归宿》
我整日劳作,在时光的暗处
在荒郊野外,独自地
用遗弃无光的盔甲
建造房屋,用我遥不可及的理想
开启道路。这道路漫长
它耗尽了朝露和晚霞
它用深奥的秘密,消耗梦境
看吧,时间再次将我抛起
掷向空中,那些幽深的回忆
不明的未来,那些温柔的暴力
也正在将我耗尽。我必须在此之前
迅速脱身,带着我的铁器和布袋,
披着灰烬,穿过闹市和山水
静静地,回到自己的骨骼里

胡坪,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首届鲁迅文学院自然资源系统作家研修班学员。有诗歌、散文、评论发表于《延河》《大地文学》《散文诗》《散文诗世界》《中国国土资源报》《陕西日报》等报刊,部分作品在省市获奖并收入部分选本和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