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丝天洞》
第五章 九丝山
作者:苏嘉鸿
剩下的几天,无聊之余我翻起了那本通观术细细的研究起来。黄毛子闲来无事则频繁的出入北京的各个古玩市场,包括潘家园。
又过了两天,刘教授带着小冯匆匆的过来了,和我们商议之后,定了十月二十三,也就是再过一周便是重阳节。我问为什么要定到二十三出发?刘教授笑着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嘛,重阳节我们登山寻洞,不会引起人怀疑啊!”
我心说,还是上了年纪想的周全,我们这些年轻后生大多血性方刚,很少去想这么多。
刘教授又问了黄毛子装备准备的如何?黄毛子神秘的一笑,然后从床下拽出一个大包。打开之后,让我们观看。有了上次的经历,有什么东西我基本也猜个差不多了。
不过,这次除了工兵铲和军刀又多了几样。探照灯换成了矿工用的头戴式的,又添了绳子,防毒面具,六套登山防护服,和一些小来小去的东西。
黄毛子说:“这些东西只是其中一部分,剩下的只有到四川再购买了。”
刘教授看了看,点头说:“小黄办事还是很有能力的,能淘到这些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和考古队工作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好的防护装备啊!”
几个人又详细的计划了一下出发的路线,刘教授提议从北京坐火车直抵成都,再做汽车到兴文县,然后徒步上九丝山。
那边的情况,刘教授轻车熟路,而我们几个一无所知,所以没有人提出异议。
在我焦急的期盼中,终于到了二十三号,刘教授带队,我和黄毛子,二丫,阿龙,还有小冯一行六人,坐上火车朝着四川出发了。
两天两夜的火车,我们在成都下了车,又转乘兴文的公共汽车。那时候的道路崎岖难行,一路颠簸,当天下午,我们才抵达了兴文县城。
兴文县隶属四川省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结合部。全县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43公里,县城距宜宾市、泸州市均为105公里。
我们一行人找了个偏僻的旅店住了下来,店主是个四十多的女人。身体微胖,满嘴的四川方言,而且语速很快,我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她叨咕的什么。
不过,刘教授不但能听得懂,还能用当地的方言和她交流。
我们几个人要了三间客房,刘教授和小冯一个房间,二丫自己一个房间,剩下我和黄毛子还有阿龙一个房间。
这里的条件虽然简陋,但还是比较干净的,最难能可贵的居然还可以洗澡。吃过晚饭,我们几个轮流去洗了个澡,洗去一身的疲倦和尘土,很早就睡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黄毛子就匆匆的出去了,一直到中午,才鬼鬼祟祟的背着一个大包回来。我问他去哪了?他把大包往地上一放,揉着肩膀,呲牙咧嘴的说:“他妈的,累死我了,这些破东西害得我跑了一上午。”
我看了他一眼,蹲下打开大包,一股刺鼻的煤油味迎面扑来,一个油腻的塑料桶里面装满了煤油。我奇怪的问他,你弄煤油干什么?
黄毛子坐在床边,说:“找到暗灵珠,你打算怎么毁了它?”我一愣,这个问题我还真的就没考虑过,黄毛子这么一问,我一时语塞。
黄毛子笑着说:“虽然咱们没见到这珠子到底是什么样,但是恐怕绝不是轻易能够毁掉的,所以我才想出这个办法。”
我看着他说:“你的意思是用火烧?”我指了指那桶煤油。
黄毛子眯着眼睛,得意的点点头。
这时,门被推开,刘教授和小冯走了进来。看到屋里就我们两个,奇怪的问:“二丫和阿龙呢?”
我说:“二丫待着烦闷,想出去走走,我让阿龙陪她去了。”
刘教授哦了一下,然后捂着鼻子说:“呦,这是什么味道?”
我赶紧把大包合上,推到床下开玩笑说:“黄毛子弄回来的煤油,打算放火烧山呢!”
刘教授吓了一跳,急忙说:“什么?烧山?胡扯,简直是胡扯,杀人放火自古以来就是大罪啊,你们可不许胡来!”
黄毛子在旁边哈哈笑着说:“刘教授,你可别听求子瞎说,我黄毛子有多大的胆子敢放火烧山,我这是考虑找到暗灵珠,如果没办法毁掉它,就倒上煤油烧了它!”
刘教授一听是这么回事,长处一口气说道:“小黄你的考虑不是不好,只不过,这一切还只是人们的传说,说实话,我这人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如果不是想证实一下僰族的历史,我是不会和你们趟这趟浑水的。但是,既然来了,你们有所准备也是好事,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被未知的事物影响了理智啊!”
看我们都没有说话,他从兜里掏出拼在一起的龟甲灵符,招呼我们过去。
然后说:“这一段,我又反复推敲了一下,现在又有了新的发现!”
我一听,赶紧问他有什么发现。刘教授不慌不忙的说:“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综合以前的研究发现,这龟甲上的文字排列起来,一共有十六个字,破解后的内容倒像是一首诗歌。”说完,他看着我们笑了笑。
又接着说道:“当然了,只不过排列相似而已,自然更不可能合辙押韵啦!”
黄毛子性子急,追问道:“到底是哪十六个字呢?”
刘教授又掏出一张纸递了过来,黄毛子一把抢过去,看了半天,摇摇头又递给我。
我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五排规整写着:千山之底,万水之源,极阴之处,极险之地!
我细细品味着这几句话,过了半响,我抬头看着刘教授说:“这千山之底,按词面理解,应该是这九丝山最底的地方!”刘教授认可的点了点头,说:“嗯,和我想法一样,你接着说。”
我指着第二句说:“万水之源,这个很好理解,不过却不知道这九丝山附近有什么河流之类的吗?”
刘教授想了想说:“九丝山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不过却有一条瀑布,比较壮观。”
我叹了口气说:“自商周时期到现在几千年的地质变化,很多地貌都有了改变,现在如果完全按照前人留下的凭证去寻找,恐怕……!
刘教授打断我说:“你说的不无道理,我举个例子,以前古丝绸路上的三十六国,就有几个是因为地质变化导致罗布泊湖水迁移而灭亡的,古代的人和牲畜都是靠天生存,水就是这些游牧民族的天,一旦失去了水源,在那个黄沙弥漫的地方,人类是无法生存的!”
我好奇的问:“那他们可以打井取水啊?”
刘教授笑着说:“谈何容易啊,撒哈拉上遍地黄沙,沙层的厚度达到十几米,还没等挖到水源就会塌方了!”
这时,二丫和阿龙推开门走了进来。看她的表情就知道玩的很开心。
阿龙和刘教授寒暄了几句,坐到了一旁,不再言语。二丫则拿着一个阿龙给她买的红色发夹坐下来摆弄着。
刘教授清清嗓子,继续说道:“看这些古文字和龟甲上的图案,也许不能完全符合现在的地理地形,但是大致也应该差不多,至于细节的东西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找了!”
我问他:“那您看,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呢?”
刘教授站起来,走到窗前,凝视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群山说:“我们先上九丝山,比对龟甲上的标志,如果能吻合上,那天洞就可以按照龟甲灵符找到了!”
黄毛子摩拳擦掌的大声说道:“那我们明天就出发吧,现在咱们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刘教授看样子也想尽快找到天洞,点点头,说:“好吧,明天早上咱们准备点干粮和水,然后出发!”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都早早的起来了,吃过早饭,又让那肥胖的老板娘准备了一些馍馍和水,便换上登山服带上几个包裹乘坐公汽直奔九丝山。兴文县离九丝山大概有六十多公里,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快到中午时我们到了山下。
九丝山就耸立在我们面前,远处望去,湛蓝的天空下,一片绿意葱郁,几处起伏不断的丘陵与九丝山重叠相连。半山腰有淡淡的白雾缭绕,更加映衬出峰峦竹翠的秀美。
南方的植被和景色与北方不同,我和二丫竟然看得有些呆了,若不是黄毛子喊我,我不知道会沉醉到什么时候呢。
黄毛子看看九丝山,又看看我,调侃的说:“这一路有你看的,到时候就怕你看够了,走吧,刘教授等着我们呢!”
我回过神来一看,发现刘教授他们已经走在了前面,我赶紧招呼二丫跟了上去。
山路开始比较平缓,林木也稀少,随着我们不断向上爬去,山势也越来越陡峻。荆棘蒿草遍地横生,阿龙走在最前面,不时的停下来拽拉后面的人。
又过了一处陡坡,前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竹林。刘教授喘着粗气,倚靠在一根粗竹上说:“大家原地休息一下吧,唉,年纪大了,不中用了,才爬了这么会功夫,就不行了!”说完,靠着竹子坐了下来。
我的双腿也有些酸软,索性也坐下来。众人都把背包卸下,原地休息。
黄毛子咧着嘴嘟囔着:“这山看着不高,没想到这么陡峭,这么大的山连一条像样的山路都没有吗?”
刘教授把眼镜拿下来,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擦了擦,深沉地说:“好走的山路是有,可是我们不能走,现在的路线是按照龟甲灵符上标记走的。如果想找到天洞,看来难免要吃着苦头!”
小冯从包里拿出水壶,用茶缸倒了点水递给刘教授,然后望着远处说:“你们看这山上的景色多么迷人,空气多么清新啊,等我老了就找这么个地方,颐养天年啦!”
黄毛子也跟着起哄,说找到天洞之后就不走了,在这山里盖几间草房,娶个当地的女人,生一大群孩子,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过神仙一样的生活!
惹得大家哈哈直笑,二丫呸了他一口,说:“你个黄毛子真是不害羞!”说完,朝他做了个鬼脸。
正在大家说说笑笑的时候,刘教授却突然站了起来,两眼直勾勾的盯着远处!
他这一举动,把我们都搞懵了。黄毛子好奇的问:“怎么了?您这是看什么呢?”
刘教授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用手指向斜上方,情绪有些激动的说:“你们快看前面那两块巨石!”
我们几个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不远处临近山顶的地方,有两块天然巨石呈人字形交叉矗立在那里。
他说完又从兜里掏出龟甲灵符来,颤抖的指着上面对我们说:“你们再看这龟甲上的图案!”
我赶紧过去,仔细看那灵符,只见上面一条很深的刻线上有一个明显的人字形图案,显然这不是巧合。
小冯凑过来说:“老师,照这种情形看,这个人字形的巨石估计和天洞有一定的关联啊!”
刘教授平复了一下情绪说:“嗯,可以这么理解,这至少证明了龟甲灵符的真实性。也证明了我们所走的路线是对的!而且,照龟甲的刻线来看,过了这人形巨石,接下来应该是一条向下走势的路,估计天洞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听刘教授这么说,我心里顿时气血翻涌,离传说的天洞越来越近,觉得整个人都充满了精力,兴奋的说:“既然是这样,那咱们就赶紧出发吧!”
大家也都兴奋异常,顾不得疲劳,爬起来背起包裹,黄毛子欢呼一声,走在前面。
穿过竹林,没有多远就清晰的看到了那巨石。再往前走,我们才发现这两块交相支撑的巨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大。上面由于年长日久,早已被风雨侵蚀的残痕累累。这两块石头放在这里显得格外突兀,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石门耸立着,很难和周围的景色融合在一起。
我们站在下面,显得特别的渺小。我感慨的对刘教授说:“您看看,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足以撼人心魄啊!”
刘教授摇摇头,用不赞同的口吻说:“不,以我的经验判断,这绝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古代人为的产物。”
我听了很惊讶,问道:“这两块巨石少说也有几千吨重,莫说古代,就是现代人也没有办法把它们立到这里啊?”
刘教授笑着说:“你要知道,有很多事是无法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解释的,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复活节巨石阵,这些都是古代人智慧的成果,当然了,也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但是我这个唯物主义者并不不相信那些传说。”
黄毛子过来说:“您说这是人为的,可是我就不能理解,他们费尽力气把这两块大石头立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呢?”
刘教授又抬头看了看,轻声说:“这也许只能是个谜了,不过看样子倒很像祭祀活动的祭坛。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对这东西还真没有过研究!”
二丫偷偷把我拽到一旁,小声说:“哥,那个小冯不是说刘教授对九丝山很熟悉嘛?还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闭着眼睛都知道,哼,真能吹牛!”
我冲她笑着说:“学生当然得替老师吹嘘一些了,这有什么可奇怪的!”
二丫白了我一眼,嘀咕着:“反正我就看那小冯不顺眼,讨厌!”
我刚要说她几句,却听阿龙在一旁说:“你们看,那边有人!”
我抬头一看,在我们左侧的林子里钻出一个人,是个老头。
头上戴着头巾,黑色衣服的袖口上镌绣着五色斑斓的图案,黝黑的脸上满是皱纹,花白的胡须一直到前胸。他手里握着一把柴刀,背上背着一个竹条编成的竹篓,里面却是空的。

苏嘉鸿 曾用笔名漠漠弘尘, 喜爱写作及诵读,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北风》、《古墓秘事》、《夜袭老三屯》、《天下魍魉传》、《古堡枪声》、《反恐大队》。诗歌、散文《那一抹离殇》、《桃花散》等,先后在国内各大网站及各种刊物上发表。在全省农民文化艺术节朗诵比赛荣获二等奖,哈尔滨市区比赛一等奖等很多奖项。希望用声音走进灵魂,用笔下的故事打动心灵。

朗诵者简历: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微刊平台总编;《城市头条》编辑;《花瓣雨》文化工作室总编;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千余首;配音秀达人;配音秀作品八百余首;温婉清冽的女神音,使作品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