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十七)
作者/三木秉凤
虑致精微 道致高明
言多必失,三思而行,人生过失其实逃不出“言行”二字,言为心灵之声,行为心灵之动。言行之修为也是我们修心养性的首要目标,而正确处理言行的原则就是“在何位,谋何政”,为什么?言行需与位势相应,才能发挥言行的正面作用。《论语》32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人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如何做到“不失人、不失言、不失行”呢?这就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坐标位势。

我们往往在群体环境中不能摆正自己的所处位势,才与周围发生冲突,形成不和谐因素。故人生需要自我正确定位,这非常重要!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坐标应该定在哪里?我们或者高而不胜寒,或者低而不胜悲。坐标明确的一生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大观则赏心阅目,细品则如醉如痴,言行则清晰而又从容。然而,大多数人之言行几乎都在悔恨中推进!连孔子晚年都后悔研究《易经》太晚,“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则无大过矣”。

我们常言:少年无泪,人生无悔。这需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勇气,然而人生不是独行,而是群行!与同学群行,与战友群行,与商业伙伴群行,与属亲子孙群行,我们必须减少后悔的机会,这需要在做人上:“谨言慎行,与人为善,吃亏是福”,在做事上:“三思后行,宁愿共赢,不要独鸣”,在人生设计上:“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应当说正确定位自己是立世立业的前提基础。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人事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根据势态发展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角色,不停的移动自己的坐标,以达中庸之道。我们与人相处的目的要因其缘而现其异,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白头到老才是婚姻的定位,其它的都是手段;合作伙伴之间,一起协作完成共同使命才是目的,其它的都是手段;同学之间,帮扶互勉完成学业才是目的,其它的都是手段;乡邻之间,和谐相处才是目的,其它的都是手段;服务行业,忍辱负重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才是目的,其它都是手段。总之,人与人之间,其使命或者目的有所不同,但有个基本的共性要求,首先是相容共赢;退之,让利对方,收获仁义;再次之,有恩对方,收获朋友;次次之,对人以谨,对事以勤,少言观之,默然待之;次次次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当今社会,要有一颗平常心,当爷爷也好,充孙子也罢,大家笑声融融,和谐共处,我们收获到的都是幸福。有时候大智若愚也许最好。 
我们往往都有与生俱来的弱点,只是“日用而不知”而已。人大多有五个主要特点:一,以自我为中心。二,喜欢支配人财物。二、希望被别人尊重与肯定。四,努力掩盖自己的不足。五,害怕孤立无援。这些人性的弱点几乎人人都有,所以,任何事情从尊重自己肯定别人开始,尊己方能被他尊,重人方能被人重,尊重与肯定,是为人处事的最佳的切入点。如果合作的对方油盐不进,如之奈何?那就学习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士孙嫔,把自己扮做傻子,世人皆醒我独疯,但这需要极大的气度,方能以术应术。但用术不能离开道理,故中国《易经》之理恰恰就弥补人性的不足。

易理即是自然之理的体现,也是人伦之理的体现。其在天道为化育万物之理,其在地道为生育万物之理,其在人道为遵循万物之理。化者,形动也,生者,形成也,遵者,形轨也。以上三道皆为阴阳之道,其原理所体现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动态平衡!所以,思之精微之缜,行之中庸之道,无非是令人之言行在动态中达到和谐而已。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微信: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