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可怕力量,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这样讲话!
微校园门户 昨天
相信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多少被父母这样训斥过: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也不会有出息!
一点都不上进,不让人省心!
你是猪脑子吗?
这些话语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直接扎到我们幼小的内心。
-01-
在小的时候,会听到大人们对我们的评价。好的评价,差的评价都会有。但是每个孩子几乎都会想要好的评价。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开始评价自己,逐渐形成自我。
而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自我呢?心理研究是发现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的,最直接的影响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和语言暗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不良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比如很多父母会跟其他的大人说:
“我的孩子怎么能跟你们家的比呢,唉!”
“傻一点就傻一点吧,天生这样的,没办法!”
“这就是他的命吧,我们家就没有读书的料!”
这些消极暗示,只会击毁孩子的信心。你想一想,假如自己听到父母这样说自己,内心该是多么伤心呢?
有一句话说亲人的诅咒会带来无尽的灾难。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暗示总是消极的,那结果往往是悲剧性的。
-02-
语言暴力: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归零
据调查,在中国有67.1%的家长经常用语言暴力伤害孩子,由此造成的危害远非我们想象。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父母的否定、打击、批评,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个玩伴,他妈妈每次见我们一起去镇上玩。就会骂他:“就知道玩玩玩,跟你爹一样,又懒又没出息。”他每次都赶紧逃开,小的时候,大家都没在意。
直到又一次,他妈妈当着我们的面说:“我们家那个读完中学就不错了,成绩差,太懒,又不聪明!”那次他顶了妈妈的嘴,然后哭着跑了出去。
从那以后,他上学时就不跟我们一起,而是天天在外边玩。就好像故意要气他妈妈一样。家里人越想要他干活,他越躲着。学校越警告他,他越发地对着干。
有一次他跟我们说,“反正我妈瞧不起我,我也不是读书的料,不读了。”
最后中学毕业真的就没读了,然后就在外边做了小混混,跟着镇上的一些人混社会。
长期生活在语言暴力环境中的孩子会习惯性地自我否定和批判,甚至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不会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
父母言语上的侮辱,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也让孩子走进了一个冷漠无情的世界。
-03-
不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是家长最基本的素养
生活中难免遇到心烦气躁的时候,郁闷的情绪无处释放时,孩子并不是我们的出气筒。往往我们在不经意间犯错自己一时之间还察觉不了,觉得是开一个玩笑或者无心之言。
可是孩子会当真啊!而且等察觉的时候,孩子可能已经受到了伤害。
控制情绪,是语言暴力的冷却剂
《我的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就完美地演绎了这一点。
作为“玩具大户”,嗯哼家里的玩具堆满了整张桌子。清理玩具时,霍思燕告诉嗯哼部分玩具要通过义卖的形式捐出去送给有需要的小朋友。
嗯哼很珍惜自己的玩具,非常不情愿这么做,于是崩溃的发起了小脾气。
霍思燕有点生气,但看到嗯哼的表现,理解儿子这种行为其实是天性使然。
于是,霍思燕先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告诉嗯哼玩具送给更需要的小朋友会更有意义,最终嗯哼主动参与了义卖活动。
有心理专家指出: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爸爸妈妈们在遇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像霍思燕那样温柔而坚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获得孩子的信任。
-04-
另外,你会发现孩子们总是积极地寻求赞许,得到认同。特别是渴望得到最亲密的人的响应。
很多孩子到了2岁就有了很强地克服困难的动机,希望获取大人的赞誉。比如我们会看到一个2岁的孩子成功地用积木组装了一个小机器人,会微笑着扬起头,跟父母说,
“快来看呀!这是我做的。”
如果父母能马上给予反馈,肯定孩子的小小成就。暗示孩子真的很不错,相信你能搭建更多有趣的积木。相信你能认识更多的字呢,加油!
这样的赞许会给孩子一个正面暗示。他们会在这里建立自信。觉得自己真的擅长搭建积木,自己真的能认很多字,读很多书。这样的自我肯定会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来继续学习。
所以,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一点鼓励,在他们的内心给予正面暗示。
请少一些责怪,多点鼓励,相信你会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