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札记-向秀哲学之
返朴归真
文/周公
《老子》第十九章有“见素抱真",二十八章有“复归于真"。王弼注:“朴,真也。又,归,反也,守而勿失,谓之抱。"返朴与归真一个意思。简而言之,真就是人的天赋本性,与一切人为的东西---伪相对。儒家重人事,是入世哲学,故《论语》中没有真字,也没有真的概念。道家主张避开人事而守真,故老庄文字多“真”、“守真”、“归真",差不多和隐居同义。返朴归真,意为隐居避世,谨守本性而无违。
以前见有官员办公室挂“返朴归真”条幅,颇不解,读向注后释然。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是返朴归真,实事求是廉洁从政是返朴归真,真做到返朴归真的官员,真是“大隐″了。
苏东坡称赞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将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东坡把这种精神叫作“任真”,还自责自己缺乏这种精神:“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东坡无需自责,他和陶一样真,“真”不在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