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验证,现代化“仁”
序言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从权贵富商,到山民村夫,《论语》警言名句,随口而出,即使是反孔者,也不例外。《论语》已融入血液,成为中国人的标志。
仁,孔子儒学核心,中华文化核心,全世界做人学问核心。做事先做人,仁关系每个人成功、幸福、快乐。但是,只有弄清楚仁在各种场景下的确切含义及逻辑,才能学以致用,以文化人。
历代注解《论语》,汗牛充栋;仍有新注,源源不断。但仁的解释,却惊人一致:仁德,仁爱,仁善,仁慈,仁人,爱人。仁为何意?不知所云,所以反孔者众。
习主席的两创——“对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成以文化人的任务”,是中华文化凤凰涅槃、焕发青春的唯一途径。
我们按照习主席的要求,根据汉字特点,通过字形字音分析,对中华文化基本概念,实现了创造性转化,譬如仁,动词是利人利己,名词是大人小人,引申义是成功。
习主席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不结盟”,都是仁——利人利己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自强不息,自我迭代;海纳百川,天下大同的独特魅力。
本书集中《论语》的仁字,用我们的生活体验解释,独树一帜,别开生面。通俗易懂,清楚明确。不含糊,不模棱两可,不需要猜想,文盲也明白。
是否在理?读者能自己判断,就像吃饭,不会做饭,照样判断好吃不好吃。不需要引经据典,不需要专家教授大师下结论,自然以文化人。
孔子,中国人的福星!《论语》,中国人的圣经。生在中国,何其荣幸!
2018.10.19于淄博慎追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什么是仁
第二章 仁者
第三章 仁的好处,不仁的后果
第四章 仁的前提和条件
第五章 怎样做到仁
后记
仁,全世界做人学问的核心
后记
凡是做人学问,不论哪个国家,不论用哪种方式,文字,图画,映像等等,只要属于正能量,核心都是仁——利人利己。
中华文化核心仁——利人利己,起源于“人”字。孔子述而不作,集大成于“仁”,所以孔子成为圣人,儒家成为主流文化。习主席两创,“利益、命运共同体”,必将引领全世界走向大同。
本书清晰表明,把仁字转化为利人利己是多么贴切,因为绝大多数“仁”字,都是讲如何利人利己,非常契合当下的共享经济、利他时代,对以文化人,增强文化自信,形成话语权意义重大。
然而我们的教科书,却依然故我,误导孩子,曲解经典。习主席的两创五年了,为什么竟见不到半点踪影!?
李登辉,蔡英文从教科书入手,非常成功,没有武统,几乎不可能和统。国学经典进课本,没有两创,适得其反。
实现两创,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