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时侯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过这首诗,觉得有趣,微微带点惊喜和伤感,只知心里喜欢。老师也说,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写的不错,让我们必须背会,不会背的站室外,一直到会背为止。
这首诗当时我知道的和清明上坟的意思一样多。老师说明天清明放假一天。到第二天大人们喊我,走去上坟,我也屁颠屁颠的跟着,到那后。这是你爷爷奶奶的坟。这是你五奶的坟,她家没人了,也一起上了吧。我是认认真真照做,不敢吭一声,怕打啊。前年清明上坟时,坟上有朵不知名的花,我手一伸可摘了,可还没等我看清,父亲一铁掀可过来了,屁股实实在在挨了一下,自动俯倒跪下。都是来上坟给先人们送东西,祈求先人们在天上过好点,看护你们,你这个不孝子孙,坟上自己长出来的花,是先人们积的阴德,上苍奖励的,造孽啊。一直到上完坟哥才敢把我拉起来,现在想想屁股还可痛。每次只有老老实实瞌三个头完事,我是该干嘛干嘛。只知春节瞧舅,那时红包到手。麻花母亲炸成,篮是父亲街购。
那时对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上坟时的庄重肃穆,对先人们的赤诚尊敬,祈求先人照顾后人的话语。还有母亲剪白纸时的絮叨,坟头有白纸说明后续有人,一条白纸有几节,就是几代人,节连的多,显示后人人丁兴旺,源远流长。

长大后,看到有人不远千里,清明时节回家上坟扫墓,认族归宗。慢慢对李牧的这首诗理解多了一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有时侯天也不会下雨,杜牧是借雨抒情,已表内心的伤感,心里难受的给清明下雨时一样,清明雨是清冷的,凄凉的,孤独的,虽然万物复苏,一派春天的景象,但也伴着沧凉,更增加了诗的意景。
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看到路上的行人,给丢了魂一样,为什么呀,因为清明节到了,多少次梦回,多少次对亲人的思念,有口不能言,有言无人应答,从此阴阳两隔。特别是刚离开的至亲,他还不适应独立的生活,越想越悲伤,给丢了魂一样,无精打彩的走着,有的不远千里回来上坟扫墓,认族归宗,那种庄严肃穆,压抑的心,一脸沉甸甸的表情,让人会想的更多,更深刻!
所以不只是应付故事那么简单,他是历史,也是真正做人的传承,上坟扫墓是怀念先人,感恩至亲给了你生命,知道了自己从那里来,也让后人谨记,这是做人根源所在,不能忘本,也是孝道,在中国,实际上清明节就是感恩节,比外国的感恩节更讲究,历史更久远,更有教育后人的意义和思想,清明节从周代开始,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传承。我国在2008年规定清明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见其意义和存在。

当你带着自己的儿子立在坟前,你会想的更多,你会想到今生,在家里再喊一声爹娘,有人应答已成为今生的奢望,再当回儿女已成为不可能,再撒个娇已成为梦想,想想生活的坚辛,人生的好多的无奈,你会更加理解离去的父母,会更加思念和伤感。看着爷爷的坟,老坟的孤独沧桑,新坟的耸立,一个低处挨着一个高处,一代接着一代,人生的延续原来是这样形成的,你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你又魂归何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情此景诗人难以压住心里的伤感,和对亲人的思念,只有喝酒才能麻木一下心里的忧伤,把整首诗推到了巅峰。想喝酒又不知道那里有,只有问放牧的童子,问大人,诗人是不忍打扰的,只有童言是无忌的。
这首诗主要特别突出了三个字,雨,魂,酒,有画龙点晴之妙。酒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用途又顾名思义,人一生有二次离不开酒,而又喝不到酒,那就是你出生的时侯,和你的葬礼,一喜一悲,一来一去,一醉千年,我又是谁?

作者简介:王永昌,微信网名王道,QQ呢称山清水秀,洛宁县下峪乡石桥沟人,打工族,喜爱写作、K歌、旅游、体育运动。曾在多个网络平台发表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