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的清明
文/周公
健儿哥诗清明来临而写寒食,这是底蕴厚实的体现。刚好手头有两本宋人笔记,现炒现卖,也变相为健儿哥诗作注。
《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条:“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胡(此字前加一食字偏旁)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
这里记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清明风俗。寒食节乃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民间以一百零四日始禁火,谓之大寒食。一百零六日为小寒食;或以一百零五日为官寒食,而以一百零四日为私寒食。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者,以其自冬至之后至清明,历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也持此说。
枣胡飞燕是一种形似燕子的枣糕,子推燕之子推自然是介子推,就如粽子与屈原的关系一样。可惜这个风俗不存了。我们这方水土战国属晋,现在人又多山西移民,对晋文公、介子推及寒食节应有不同于外人的感受。
寒食清明还是古代的青年节,女子十五成年,就在这天盘发插笄,男青年则郊游宴饮,不亦乐呼。有首宋诗《锡宴清明日绝句》这样写:
宴罢回来日欲斜,
平康坊里那人家。
几多红袖迎门笑,
争乞钗头利市花。
而持重的中老年,寒食清明就另一番心境了,还是宋诗《清明绝句》云: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据现代诗人流沙河考证,“晓窗分与读书灯”应为晚窗分与读书灯才通。无花无酒不至于,有书有诗有厚重老友,过个沉静清寂的寒食清明,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