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会爱比爱更重要
原创: 豫见编辑部 语文湿地
教育中,不论是作为家长的你们,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希望每个孩子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成长,都企盼着孩子们一个个成为最美的模样。但面对那一个个调皮顽劣、独具个性的他们,如何走进孩子心灵,点亮他们心灯,让他们拥有幸福人生呢?
也许了解孩子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以理性的思维来剖析孩子,顺着他们的天性,用智慧的眼光来认识他们的世界,以智慧的方式走进他们的世界,以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会是一个高明而智慧的选择,并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我们随同东云老师,走进她的两篇教育心得,我们会明白:教育中,会爱比爱更重要!
【理论引领】好儿童是这样炼成的
——读《儿童的人格教育》有感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
——题记
在中国有一种职业,属于无证上岗类,这就是做家长。
有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教育孩子,就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父母,就以自己以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虽然爱的出发点没错,但因爱的方式各各不同,便出现了儿童的种种成长方式。
如果爱的方式对了,孩子便沿着健康明亮的方面快乐成长;而如果爱的方式不对,那么孩子便会被溺爱或压制,最终阻碍了他应该朝向的方向。
对于我来说,亦是如此。
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教育学生和孩子的同时,也在困惑中找寻着,在迷茫中搜寻着,以期找到一种科学合适而又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直到遇到眼前的这本书——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首要和核心问题。
他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放、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同时书中还说道,关于人的发展的一个根本事实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儿童自出生起,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希望图景,这种图景是无意识形成的,但却无时不在。并且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
同时这本书里也说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如果我们愿意,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且,如果他们有两万年的时间,且在恰当的环境下发展的话,他们也许最终可以适应现代文明的成年人的行为规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有限。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只要了解了儿童的人格和心理特点,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就可以“因势造形”,让每个孩子能够自由地发展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从而成为真正的好儿童呢?
当然也不尽然,但毫无疑问的是,好父母一定是一所好学校,好孩子的炼成一定和父母与教育者息息相关,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那么,好儿童如何炼成呢?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如何去做呢?本书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一、给他提供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心理
实际生活中,家长也好,教师也好,总是通过惩罚或奖励,也许可以很快地使孩子消除一些软弱的表现,但如果他们强烈渴求帮助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们的毛病的根源依然存在。
因此,家长和老师就需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他一个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有力臂膀,而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紧密联系,要知道社会情感是儿童正常发展的晴雨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
二、及时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回想我的童年生活,之所以一直生活在灰色的世界里,就是因为父母亲太忙,忽略了我的内心,从而让自己生活在一个被抛弃被遗忘的角落。这种深深的自卑一直伴随我到现在,心理仍是不能释怀和真正释然,并且做什么事都缺乏自我认可,总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认可。
如果当初我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和我平等交流,曾经的我一定不会是心理有缺陷的孩子,我的人格也一定会是健全的。
三、要做好儿童追求优越感的引导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的是,每个孩子都追求优越感,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
因此,教育孩子就要培养他的社会情感,加强孩子认识与社会一致的意义。要教育儿童不要把他们的生活看作是一系列相互不关联的事件,而是要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种贯穿所有相互关联的事件的线索。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他的整体生命的背景,而且只有参照所有既往的事件才能得到理解。
比如对于一个懒惰的孩子,我们不能总是喋喋不休地责备,更不能用惩罚这样的手段,这样只会让他变得更懒惰,应该是真诚地鼓励,热情地走近,平等地对待。
四、要了解和防止儿童的自卑情结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并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如果我们教育者了解到了这一点,那么就会抱一种同情态度,与孩子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鼓励他们,使儿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天赋。同时,我们会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的力量感到自信,从而使他们自立起来,最终通过勤奋、毅力、练习和勇气去获得他们向往但至今尚未实现的一切。
诗人维吉乐说:“我能,是因为我信。”
这就是鼓励的神奇效果!
所以说,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会丧失勇气,并使那些已经丧失勇气了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
我们明白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卑情结,但一定要防止。如何做呢?就是理解孩子,使他们避免犯错误,不断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并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既不要用玫瑰色的色彩美化现实,也不要用悲观的态度来描摹世界。尽可能地使他通过经验来学习,充分为生活做好准备,使他们以后能够应付自己的生活。
五、要了解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应该说,外界的影响会涌入儿童的心理,并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他。所以,作为家长,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和疾病对儿童心理是有影响的,因此就要尽力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要避免孩子在童年期间太受疾病的影响,应该让孩子对此类事情有所准备,避免他们受到疾病突如其来的打击。
作为家长,还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心理气氛,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总是相互争吵,为此付出的代价将是孩子,孩子长大后就会妨碍他与别人的合作。当然也包括对孩子选择的玩具,也应该挑选那些能够激励孩子的合作意识、建设性精神和能力的玩具。
六、要做好孩子的青春期性教育
可以说,青春期是孩子开始表现自我的危险时期。在青春期,很多孩子会比以前更强烈地感到自己突然少了他人的欣赏。如果此时家长能培养与孩子的友谊,老师能培养与学生的友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平稳度过青春危险期。
对于性教育,孩子没有必要太早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可以等到孩子对此开始好奇,开始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时,再告诉他们。但我们只需恰当的时候给予孩子简单的解释,不要刺激孩子的身体和性意识,给予他们真实简洁的回答。重要的是,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真正准备以健康的态度来迎接未来人生的工作。
总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对儿童的教育不断有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理解的时代。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就需要更加理解儿童的问题,联系儿童的整个人格,给予孩子合理的成长挑战,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长,使每个孩子都能因自卑而超越,最终获得精神的一种安全感和被认可感,在征服困难中感到自己的力量,在成就和奉献中感到满意,不害怕尝试和失败,并以安全和友善的眼光看世界,最终使每个孩子有一种健康的人格,快乐幸福地走在自我成长的路上!
我相信,只要每个家长都能按以上几点去细细做在每一天,信任陪伴孩子时,那么好儿童炼成一定不会是梦!
补充:关于作者阿德勒: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因自卑而超越的一生。
【教育案例】爱孩子,更要会爱孩子
“您就像一个如来佛一样,降了我们这群小猴子!谢谢您,不然我永远都成坏孩子了!”
看到一个七年级的孩子对我写的话,我的心一下子就化了。
其实,每个孩子真的都是一个派到人间的天使,只不过尘世的喧嚣让他们蒙尘了,而我们做教师的,就需要做一个擦星星的人,让他们重新闪光和闪亮。
爱孩子,同时还要更会爱孩子!
如何去做呢?
也许首先要做的就是走近他们,聆听他们,并充分信任和理解他们;然后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像放大镜一样放大他们的优点,尽情地赏识他们,给他们以最大的心灵归属感和重视感;但同时更要爱而有格,有问题决不姑息和迁就,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然后引领和帮助他们走上向善向美向真的道路。
这样的过程是漫长的,因为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姿态,要有对他们容错的能力,要有对他们亲和感,当然更要有对他们无私的爱。
要知道:爱是一种会流动的空气,也是一种温暖的河流,在这份融合里,爱便会在爱中满足,也便会爱中越来越好!……
就像前两天的晚自习时,转班时,看到一年轻的班主任哭着从教室里跑出来,当我连忙迎上前询问什么原因时,她告诉我那帮“熊孩子”做的错事太多了,光会气她,所以忍不住……
于是,我让她站在教室后面,而我走上讲台,面对七年级那帮调皮的孩子们,我开始列举他们的种种表现,列举班主任为他们的所有倾情付出,让他们明白老师的不易,懂得老师辛苦的同时,更体会老师的这份苛责背后的深情。
说着说着,我看到一个个女孩们抹起了眼泪,看到男孩子脸上笼上了不安的神色,看到他们在意识到自己错误之后的那份坦诚,不知为何,我的泪竟然也想落下来了。
我走上讲台,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班主任是教学的第二年,难道你们想让老师从此对自己的工作走上绝望吗?你们想让老师从此对你们越来越冷漠吗?老师为你们而流泪,那是因为她在乎我们,可当有一天,老师不再为我们而流泪,那一定是我们最可怜的时候……”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班主任也在后面静静地站着,当孩子们站立向老师道歉时,我的眼泪一下子竟然流下来了。
相信这样的教育契机,对孩子来说也是更好的一次成长!
固然,我们的孩子们不好,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不厌其烦去启发去引导去唤醒啊!
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把琴,需要我们去拨动他们的琴弦;要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把锁,需要我们拿适合的钥匙去开启;孩子们的心里更有一个梦,需我们去帮助他们种桃种李种春风……
要知道,不是棒的锤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更趋向完美。而我们,就要做那水,亦刚亦柔,百折不挠,相信雕刻他们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过程,因为曾经的我们不也是一个个“熊孩子”吗?
所以,教育的本质真的就是在一点点地培育他们的思想之根,培养他们的向上之叶,培护他们的向善之枝,培守他们的向美之花,最终他们也一定可以成为自己的参天大树!
随着教育阅历的增长,我也越来越发现,教育真的就是点燃和唤醒,就是帮孩子做梦,就是帮孩子点亮心灯,就是渡人更是自渡啊!
至今,仍会记得多年前的学生写给我的一句话:“用力拍打,冰只会越来越坚硬,而当你慢慢走近时,它才会变成汪汪的一潭水……”
谁说不是呢?
面对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面对那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们,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审慎地迈动自己的双腿,谨慎地说好自己的每句话,才可以让他们可以自信从容地获取知识与能力的双翅,然后有力地振动出自己的一片海阔天空来……
作者简介:江东云,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磁涧初中语文教师。喜欢和学生一起动在课堂,翻腾起朵朵语文的浪花;喜欢静在书本里,濡染一脉淡淡的书香;更喜欢把自己安放在文字里,妥贴一颗驿动浮躁的心。希望自己能做一朵知性美丽的云,在思想的天空里悠悠地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