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已至,百花已开。久居城市,总想享受游玩的乐趣。3月24日,我与几位文友相邀吃过午饭就驾车,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龙头山。
从远处眺望,龙头山很像一个龙头卧于水面。低头踏龙脉,天空祥云缭绕,大有龙虎之气。蜿蜒山道宛若丝带飘飞在山上。龙头山称其为山实在勉强,该山海拔不高1000多米,但在西长水这片生活和工作的人,提起龙头山还是蛮敬畏的,被称为观赏山水的最佳去处。

走在蜿蜒的小道上,丰盈苍翠,绿意盎然,茂密的树林让人感觉到了自然的气息。


在休息时,年过六旬的“孤山高人”告诉我们:四周有九条山脉,共同朝向龙头山,这就是所谓“九龙朝圣”之称的龙脉地。龙头山因负盛名,所以,自古到今,帝王将相,纷纷在这里修坛深璧,拜洛受图。这里的禹王庙和龙王庙一直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求必应,应之必灵,为感念龙王惠佑苍生。这里香火鼎盛,香客众多,许多香客及群众会选择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登山,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祥和平安,二月二庙会也承载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




沿着在多级曲折的盘山石阶拾级而上,体会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极目远眺,春山吐绿,秀美的山川满眼风光,尽收眼底。村落整齐,屋舍错落,赛似人间仙境。远望青山巍峨、崖壁锦绣,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卷;近观小桥流水、春光满园,一派田园风光尽展眼前。让人心生豪情,忍不住要“指点江山”一番。伫立山边,在烂漫的春天里感受扑面而来的温柔,自在怡然。那扑面而来的山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赶紧用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寻找龙头山上最美的画境,捕捉这难得的景色和瞬间。

下山时我们看到山顶处有一南北走向坦荡如砥之坪,松柏成阵,队列齐整,生气盎然,玄机无限,这里即大名鼎鼎之“叙畴坪”。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在龙头山设坛祭天时,有一只神龟背负洛书,从洛河爬出,献给大禹。大禹在龙头山上,依照洛书,划天下为九州;又根据洛书,创立了如何治理九州的“洪范九畴”治国大法,并载入“尚书”。因大禹治水在此设坪叙畴而遐迩闻名。




在回程路上,“太阳花”无意之间见一簇簇白玉兰淡雅的花瓣高挂枝头,迎风摇曳,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圣洁孤傲的白衣仙子,花蕊散发出的淡淡幽香沁人心脾。我们立即用镜头捕捉了玉兰花开的最美瞬间,一起在诗情画意中,享受属于自己的浪漫时光。两位大姐的笑脸如玉兰般明媚阳光,最美最盛。

我们在洛出书处停留片刻,深入研讨了洛书文化。西长水村至今尚存古碑两通,其中一通上写“洛出书处”四字,言之凿凿。 洛书出处长水己成为炎黄子孙探寻华夏文明之根、品读洛书文化的圣地。


已年过六旬的“高山孤人”对文化的热爱依然不减。在长水大桥头,他提议再到洛河南岸龙头山对面懊来山石壁上刻有:“岳飞到此”和“宋岳武穆到此”的题岳飞字处。讲起这段历史,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绍兴6年(1136年)岳家军从襄阳经邓州收复商州、虢州(卢氏)、长水、永宁、福昌时,在此留下抗金战埸上一个“鲜活”的历史记忆,是少見的历史文物。我们正在仔细看时,“家和万事兴”在一旁又看到了一块大石板上也刻有一些文字,就像哥伦布带领大家来到他发现的美洲新大陆一样。周围方框清晰可见,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经认真审视仅有“康熙”“丙辰”“月”几个字可辨识,还有待于考证。估计这块本质坚硬的石头一定是经过几百年来的风霜磨蚀才使得上面字迹泯灭。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妙的风景,值得我们踏足、寻觅。此次春游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生机,更让我对龙头山回味无穷,收获多多。(洛宁城事/雷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