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江头青放柳千条,
知有东风送画桡。
但喜二分春色到,
百花生日是今朝。
——近代 苏曼殊《花朝》
最近两天,汉服同袍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因为她们在举行花朝节的庆典。
那接下来就给大家普及一下花朝节的知识。
在诗人的眼里永远都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愁绪,无法消解的春伤。
痛负花朝,半春犹在长安道。
故园春早。
红雨深芳草。
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
西归好。
一尊倾倒。
气去声与花枝恼。
——[元] 元好问《点绛唇·痛负花朝》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 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
汉族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春到花朝染碧丛,
枝梢剪彩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
画阁开尊助赏红。
——清·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

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中国是花的国度。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搀先四日花朝节。红紫争罗列。传言玉女降生朝。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媥衣红袖齐歌舞。称颂椒觞举。君仙列侍宴瑶池。王母麻如同寿、更无期。
——宋 刘公子《虞美人·搀先四日花朝节》
这时便男女出游,赏花游春。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有的花农植花栽花插花载盆景,花市各色的花品,逛花市。
唐宋时期好雅集,贵族士人郊游雅宴,于花下设行障坐席,女子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于亭边流水边烹茶对吟,传花令,抽花签,斗草,写诗,赏花,饮酒赋诗,观看歌舞,欢声笑语,持续不断,落花满天飞,拂了一身还满,醉倒于花下,甚是风雅。
白日兴致未尽,夜晚仍然提灯夜游:
唤起园丁葺小园,
喜逢社友访林泉。
莺花世界春方半,
灯火楼台月正圆。
闲不待偷皆乐地,
趣随所得到吟边。
丁宁莫划庭前翠,
留与游人伴醉眠。
——宋 易士达 《花朝燃灯》
花朝节节日风俗:
花朝节踏青,郊外赏花和花市、祭花神,花朝节祝神庙会、花朝节赏红(护花),花朝节种花,花朝节插花、花朝节游春扑蝶:、花朝节挑菜、花朝节晒种祈丰、花朝节制作花糕。
花朝节应景佩饰:
一簪花:二花胜并相赠:
花朝节饮食:
一花糕:二吃花:三春菜粥:
百花风雨泪难销,
偶逐晴光扑蝶遥。
一半春随残夜醉,
却言明日是花朝。
——明 汤显祖《花朝》
自古青丝难断,相思苦,相思难:
昆明夜月光如练,
上林朝花色如霰。
花朝月夜动春心,
谁忍相思不相见。
——南北朝 萧绎《春别·应令》
借花朝节舒一下相思之怨: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宋 柳永《尉迟杯·宠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