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仗以及我在律诗中对仗写作的体会(下)
王香谷(澳大利亚)
6、扇面对(隔句对)
【儿时小镇印象】
黄花翠柳碧云天,麻石铺街贾肆连。
朗朗书声何处是,三家巷里访三贤。
悠悠渔唱谁人应,八字桥头卖八鲜。
此景斯情相隔远,老痴总爱忆童年。
【戍边】
大漠无垠九州客,男儿有志走天涯。
戍边良将青春啸,饮露餐风胜酒茶。
策马荒原苍野逝,归营看靶送云霞。
声声羌笛飞鸿疾,情寄千山万朵花。
7、借对
【谒毛主席纪念堂】(新韵)
万众虔诚仰圣容,长眠静卧百花丛。
定眸仍见朱颜秀,侧耳犹闻浩气雄。
击水惊流思砥柱,沐风绝顶识筠松。
英名不朽宏文在,彪炳千秋史册中。
颔联中浩气对朱颜,浩与皓同音,此乃借音对。
【 庐山东林寺】(孤雁出群格)
净土宗源牯岭西,浔阳问道息心时。
万诗千载遗香谷,三教一炉成秀枝。
有雨虎溪腾白浪,无尘菡萏立清池。
莫云山色非清净,慧远陶潜莲菊痴。
注:香谷虎溪,范成大《东林寺》诗云:“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山色非清净,苏轼《赠东林总长老》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颈联中清池对白浪,清与青同音,此亦借音对。
【悉尼樱花开】
荆桃怒放正当时,海角天涯尽有之。
莫道东瀛朝野火,却为华夏汉唐枝。
春风吹落樱红雨,夜梦回吟李白诗。
撷取含情花一朵,幽香载我入相思。
颈联中樱红对李白,是字字对,乃借义对。
8、叠字对(连珠对)
【淡泊人生】
世事万花看不尽,人间百态费端详。
芸窗寂寂无诗冷,闾巷深深有酒香。
阁上书多除病骨,门前车少莫愁肠。
听涛品茗逍遥度,满目青山带夕阳。
注:病骨,明·于谦《登楼书兴》诗云“暮景侵寻欺病骨,秋霜容易上华巅。”
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诗云:“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离别东台飞悉尼】
尚醉东亭故里时,驀然却已到归期。
大鹏展翅家乡远,老骥加鞭客埠驰。
两地茫茫皆不舍,十年默默尽相随。
鱼耶熊掌毋兼得,安享天伦第一怡。
【每日一诗咏叹】
每日一诗须捻断,江郎才尽有来时。
风花雪月皆吟咏,铁马关山任骋驰。
滚滚红尘名利锁,幽幽夜梦故乡思。
三更秉烛翻书苦,常悔青春奋发迟。
9、掉字对
【读王维《过香积寺》】
殿宇峥嵘谁不识,烟波浩渺落长河。
三分孤梦三更月,一段痴情一首歌。
色冷身轻豪气少,声寒心妒是非多。
何须薄暮空潭寂,莫若修禅敬佛陀。
【过阳朔兴坪】
邀月漓江泛小舟,朦胧夜色景犹幽。
但循玉带穿山过,不觉金鸡报晓稠。
九马画图九回顾,一湾碧水一望收。
老街旧迹多无数,唯独钟情古戏楼。
【贺张学友悉尼演唱会圆满成功】
繁星银闕初秋夜,天籁之音响雪梨。
似雨似风千树碧,如痴如醉万人迷。
双馨德艺传扬远,四海流波唱和齐。
大地恩情缘七仔,高山溪水有灵犀。
10、虚词对
【布里斯班幸会江哲彦常旭二博士有寄】
听涛观景在高楼,乘兴驱车布市游。
田舍风光环碧水,山峦晴雨沃芳洲。
神交久矣三生幸,心悦酣然一醉休。
异国他乡诗作伴,说唐话宋溯源头。
【悼念白桦】
曙光初露五更时,苦恋春风第一枝。
向死而生惊梦矣,经霜历雪笑吟之。
青松岭上无衰草,白桦林中有谥碑。
万事反思非怯弱,寸心不昧是良知。
六、律诗对仗创作的几点体会
1、初学格律诗,对仗须求工整,但不必过份求工,而且要逐渐多用宽对。要写好格律诗,一定要善于用宽对,好的宽对,照样可以工整出彩。
杜甫的诗格律严谨,但也有超乎寻常的宽对。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四中有句:“近楼西南隅,长怀十九泉。”西南对十九,方位对数字。凡名家对仗,多是自然中求工稳,佳句天成。
2、写格律诗对仗,尽量用正格。
初学者待入门后,基本熟练掌握了对仗技巧,可以尝试并有意识地练习使用。我迄今尚未用过变格对仗。事实上唐诗变格对仗很多,此后逐渐不常见了。现代人写律诗对仗最好不要用变格。我们更不要以杜甫有诗通篇四联皆不对仗而不用对仗。
3、诗不厌改。
多看多思多改,功夫到家,自有佳句。要学习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要围绕主题、中心思想去构思、用字、遣词、造句,融汇诗意,调整不合要求的平仄、韵脚和生硬晦涩的字、词、句。一首诗写好之后,还可以过一段时间反复改。
4、尽量避免使用合掌对。
合掌对就是一联中上下句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一种情况是上下句说的是一件事情,一个意思,则是合掌。如宋之问《初至黄梅临江驿》:“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途中”“马上”一个意思,“寒食”“暮春”一个意思。
另一种情况是一联的上下句中使用同意词相对,也被认为是合掌。如听对闻、红对赤、川对水、朝对晓。
甚至有人连杜甫诗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对为也被认为是合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无边对不尽也被认为是合掌,我以为,不看整体一联,仅看一个字一个词,这就毫厘千里了。在历代名家成千上万律诗对仗联中“如对似”也屡见不鲜。
5、多读名篇佳句,多写不断实践。
要大胆尝试,学诗不避蹈袭。蹈袭不是抄袭,是学习古今优秀的作品,因循、沿袭、借鉴、升华。在写作实践中学习他人,为我所用。要善于消化吸收,融汇贯通、脱胎化生、推陈出新。
陆游《游山西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妇孺皆知的名句,但是宋·张彦文有残句在先:“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毛泽东《答友人》有句“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就是从杜甫《秋兴》名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化生而来。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其诗意极为相像,有明显蹈袭的痕迹。但是李白的诗自然流畅,语意自成,别有天地,绝无抄袭之虞。
名人伟人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借鉴呢?我的律诗就大量借鉴了前人的名作佳对,如去年写了一首《咏黄鹤楼》:
天下江山第一楼,俯看三镇水东流。
当年崔颢题诗绝,后世文人索句愁。
黄鹤归来惊不已,白云变幻意仍留。
苍龙闕角今尤盛,璀璨明珠耀九州。
这首诗既学崔颢原诗,借用了“黄鹤白云”两大元素,又学李白诗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受此启发并由此化出了颌联。
6、要增强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的厚度。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在一时搞不清楚某些词语可与哪些词语对仗时,最好的办法是查前人的优秀作品,从中得以启发、借鉴和参考。诗海浩瀚,那么多的作品如何去查?现在有了许多诗词创作软件,如搜韵,查阅很方便,可以临时抱佛脚,船到江心还可以补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