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山西正学堂的教学计划,今年我们学习《庄子》 。我们公众号也将与线下课程同步更新相关内容。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欲求其中真义,仍然需要课前认真预习和集体讨论。为此,我们请王老就怎样读《庄子》进行了指导。现将王老的指导摘录如下,供学友们参阅。
我跟大家建议的主要读本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这本书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在版本的考订上,它比较客观地把古今学者研究《庄子》的大多数成果都汇集在一起。和其他版本相比,比较接近《庄子》的原貌。第二,陈鼓应是一个谦虚的学者,在对前人所作注释的选取上,他赞成的采取,他不赞成但觉得有道理或其影响较大的也采取,于是就把前人的注释较多地汇聚在了他的书中。读他这本书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庄子》书三十三篇,根据古今的研究,有的是庄子本人写的,有的是庄子后学写的。庄子后学写的文章中,有的和庄子的思想符合或者接近,有的和庄子的思想有距离甚至不同。由于这个原因,这三十三篇文章在反映庄子的思想上,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按照《庄子》三十三篇反映庄子思想的意义、价值的大小,我们要做一些选择。最重要的是内篇七篇文章,古今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庄子本人的文章,而且认为庄子的思想就主要通过这七篇文章反映出来,这七篇是必须要读的。外篇十五篇文章,虽然不一定是庄子写的,但是和庄子的思想接近或者一致,所以外篇十五篇也要读。杂篇十一篇文章,许多都不是庄子写的,但其中有些篇章与庄子思想接近,应该选读;至于那些与庄子思想有距离甚至不同的篇章,则可读可不读。所以我们选读《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天下》六篇,其中《天下》篇最重要。读的顺序是:内七篇、《天下》篇、外十五篇、杂篇五篇。
读《庄子》要注意两条。第一,庄子是诸子中文章写得最好的,他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哲学的思想,因此他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但,也因其文学表达的间接性、含蓄性,就导致后人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有困难。第二,庄子经常用虚构故事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主张,阐发自己的思想(先秦诸子皆有此风,庄子尤甚)。除了明显的寓言虚构外,庄子还经常用历史上真实的人物来虚构故事,人物是真实的,但故事是虚构的。所以,在读《庄子》时,我们就不用去探究它里边讲的历史故事的真假(庄子讲的历史故事基本上都是不真实的),我们只看庄子借这些故事发表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对不对?这个主张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这就行了。
大家学习《庄子》,仍然是先自学思考,定期讨论,最后听我讲解。自学阶段其实也是有老师的,老师在哪里?老师都集中在图书馆里。以书本为师,这才是做学问最可持久的方法。而且要做到“学无常师” 。定期讨论就是同学们之间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在集中讨论时,大家要本着多向他人学习的谦虚态度,尊重不同看法,只有在各种不同看法当中进行比较,你才能够接近正确。另外,在大家的学习讨论中,一定要注意,宁愿用较多的时间读懂一篇,也不要为求快而囫囵吞枣,因为只有细细地研读,认真地思考才能把握庄子的思想,才能对书本以及将来我的讲解提出质疑,你们的水平也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