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喷嚏
文/周公
咋暖还寒,少不得打喷嚏。今日话题,喷嚏。
《诗-邶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醒来睡不着,我那么想你,你一定打不少喷嚏。我地人打喷嚏后常说:谁说我哩!这是个古代遗语,我一直认为诗“邶卫鄘”风包括我们现在的地域。
苏东坡《元日》诗“.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写得有意思,不说老来寂寞,却说连个喷嚏都不打,可见没人说自己。元曲写来贴进下层,《李逵负荆》有句“打嚏耳朵热,一定有人说”,象在村里饭场上听的顺口溜。这都和《诗经》有关系。
古籍《容斋随笔》、《浪迹丛谈》对喷嚏都有考证。现代学者季羡林考证:
《四分律》卷53:
时世尊嚏,诸比丘咒愿言:“长寿!″诸比丘、优婆塞、优婆夷亦言:“长寿!"时有居士嚏,诸比丘畏慎不敢言:“长寿!”居士皆讥嫌言:“我等嚏,诸比丘不咒愿:‘长寿’!”诸比丘白佛。佛言:“听咒愿:‘长寿!’”---我地孩童打喷嚏后,家人来句“长命百岁”或者来自佛教。
打喷嚏行为,今天又赋于了新的含义。比如说,某某打喷嚏,某某就感冒,用于二者说明关系密切又很无奈。比如美国打喷嚏日本就感冒,就贴切微妙。“对谁打喷嚏”,说明对谁不感冒。“不感冒”或有三个层次的表现,口唾人面、嗤之以鼻、朝脸上打喷嚏。唾人面重,嗤鼻轻,只有打喷嚏最好,中庸,过犹不及,即使被嚏人怪罪,还可以以真感冒掩饰呢!
打喷嚏有人想,有人祝长寿,还可以发发怨气,何乐而不为?啊---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