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下卷7.4.4#儒学##王阳明##传习录##白话传习录##黄以方录# 译
【译文】
“然而,‘诚意’的根本又在‘致知’上。朱熹先生说的‘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者’,就是我心的良知所在。然而,如果知道善,但不遵从这个良知去做,知道不善,但不遵从这个良知不去做,那么,这个良知被蒙蔽了,就不能致知了。我心的良知既然不能完全扩充,即便知道好善,也不能切实去爱,即便知道厌恶,也不能切实地厌恶,又怎能使意诚呢?所以,‘致知’是‘诚意’的根本所在。
【辰记茶坊3387评述】
这一段证明了致知的功夫也是学问思辨行了,知道好的就要做,知道不好的就不做,不断的做这个功夫,才慢慢的能够致良知。
这是辰记茶坊3387的传习录翻译评述,传习录是儒学的一个里程碑,落实了个人修身的具体做法,存养省察,学问思辨行,知行并进,使儒学完成了个人修身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体系。
【原文】
“然‘诚意’之本,又在于‘致知’也。所谓‘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然知得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做去;知得不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不去做。则这个良知便遮蔽了,是不能致知也。吾心良知既不得扩充到底,则善虽知好,不能着实好了,恶虽知恶,不能着实恶了,如何得意诚?故‘致知’者,意诚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