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始见民族真情》
在某些数典忘祖的人眼中,现在的两岸关系,宛若世敌寇雠,血脉情感似乎被抛诸脑后,荡然无存了。今天让我们回顾一段令人动容的真实历史,情节是叙述两位彼此仇恨、不共戴天达50年的传奇大人物,在风烛晚年时,面临一件悠关民族利益的突发事故,两人竟然摒弃前嫌,互信不疑的通力合作,挽回民族至上的尊严。
这个故事源于70年代的越南战争。1973年1月27日,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与北越代表黎德寿的奔波下,历经几年打打停停的谈判,在全球数百家媒体的面前,《巴黎和平协定》终于签署了,战争就此结束。但在不到二年后的1974年12月,北越还是撕毁协议,再度挥师南犯。就在停战初期,身为南越靠山的美国,在撤军回国之前,将所有海军的舰艇与军备,全数遗赠给南越。
南越获得数量庞大、装备先进的舰艇后,企图凭此占据资源丰富的南中国海诸多岛屿。1973年9月,南越总统阮文绍宣布,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中,部份岛屿为南越所有,并公开划入版图。 1974年1月15日,南越的驱逐舰李常杰号侵入南沙群岛的永乐岛海域,炮击在邻近甘泉岛作业的中国渔船,跟随其后,二艘驱逐舰陈庆瑜号与陈平重号,以及护航舰怒涛号等,在1月19日上午,堂而皇之地入侵,并派员上岸占领金银、甘泉二岛,最终实际占领南沙、西沙合计共6个岛屿。
中国大陆获悉后,调遣拥有45艘攻击舰的东海舰队,派出最具杀伤威力的24艘,在1月19日当晚20时许,自浙江宁波母港整军出航。大陆中央军委按航程计算,如果借道台湾海峡,翌日清晨前可驶抵南海,夺岛反击效果最佳,而绕道太平洋尚需浪费一日的时间。但按当时两岸的不成文惯例,共军只要进入台海,即视同作战,国军可不待请命给予攻击。军情如此急迫,解放军上下无人敢拍板,最后只有紧急请示毛泽东。在闻讯后,毛立刻指示总理周恩来循第三管道热线联系台湾当局,紧急征求同意借道台海 ( 注 : 新加坡当时正与台湾筹划星光计划,为避免两岸误判,因此分别搭设联系热线 ) 。那时的毛泽东健康状况极差 ( 两年后过世 ) ,出门必需有人左右搀扶才能行走,在焦虑攻心之下,他嘱咐随行医护人员将他抬上担架,一行人浩浩荡荡,疾驰抵达八一大楼的中央军委战情中枢。整栋大楼灯火通明,就等台湾当局的回复,等待过程中,不时有人 ( 包括周恩来 ) 向他进言,万万不可借道台海,因为当东海舰队驶入后,台军如果在两端出入口及岸侧设伏,万炮齐发,舰队将全军覆没。最后,毛泽东以一番话做了最后的定夺 : “老蒋,我了解他,在民族大义面前,我信得过他”。
接获第三管道的热线后,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先生,率同国防部长高魁元、参谋总长赖铭汤,箭速奔抵士林官邸,向先总统蒋公禀报事态。蒋公征询两位军政要员的意见,得到的答案是“千万不能同意”,原因是东海舰队24艘攻击舰进入台海后,如果一字排开,舰炮掉转向左齐发,台湾沿海所有重要设施,将毁于一夕,经济成果片甲不留。再咨询蒋院长的看法,院长答以“愿赌一回”。蒋公最后裁示 : “我信得过老毛的民族气节”,并且当场下达参谋总长赖铭汤二项命令,确实遵办不得有误 : (1)征询解放军,兵力如果不足,我军全力支援 ; (2)调集全数备有探照灯的舰(船)只,在台湾海峡紧靠我侧一字排开,东海舰队通过时,所有探照灯齐开,替他们照明指路,舰队安全通过后立刻来报。
这段让人很难置信的历史典故,一般被称为“西沙海战”。大陆东海舰队借道台海,长驱直入南中国海,完全出乎南越军的预料之外,因此,不到两个小时的战斗,便击沉其护卫舰一艘、驱逐舰三艘,击毙100余人,俘掳48人,越南军霎时狼狈逃逸,无影无踪。这是两岸分隔以来迄今,基于民族大义,空前绝后的一次携手抗敌,不但共同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同时也告诉我们 : “只要是一家人,没有不可抛弃的仇恨”,蒋、毛两位老人家做得到,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