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剧本
神 灵 寨
作者/柒偌汐
内容简介
神灵寨是一个风景如画的贫穷山村,村民们因贫困而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盖不起房,他们为了摆脱贫穷而苦苦挣扎……。走出山门,外出打工使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变,但他们总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外面世界与家乡面貌形成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深感不安和焦虑……。县里引资在神灵寨开发石材,意在增加财政收入,同时给村民带来利益,但却使这里的自然生态受到破坏。神灵寨人面对财大气粗的开发商心气不平,宁可忍受贫穷的煎熬,坚决抵制石材开发,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甚至惊动了省市领导……。外出打工的青年们,竭力往外推介宣传家乡的无限风光,引起一家企业集团的兴趣,经过曲折努力,终于将该集团引来投资开发山水生态旅游。正在神灵寨人热切企盼就此脱贫的时候,这家集团公司却要神灵寨人进行移民搬迁,神灵寨人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在利益面前,神灵寨人与集团公司进行了艰难磨合过程,经过市、县领导的巧妙引导,双方达成一致,风景开发、新农村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和谐发展……
城市与乡村的反差,贫穷与豪富的悬殊,构建和谐与动荡不安的生活,科学发展与急功近利的矛盾,城市对农村的反哺,企业对社会的回报,通过各种纽带,集中交织在了神灵寨这个贫困小村。该剧通过对神灵寨发展轨迹的描绘,塑造出神灵寨人不甘贫困落后,顽强拼搏的群体形象,表现出神灵寨人的淳厚情感与不懈追求。反映了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对老百姓现实生活的深刻影响与重大意义。
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故事,展示在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构成一个崭新的视觉境界,情景交融,真实感人,是该剧的鲜明特征。剧作以地名命名,意在提高一个地方一个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十五集
1
三婶家院里。三婶和妞妞在一小块菜地绑豆角架。
三婶:“听说呀,将来咱这里搞旅游开发,那农家宾馆还要扩大建设。到时候,像大纲、山牛他们这样的人家,那宾馆里少不了人帮忙。你就在他们家当服务员吧。”
妞妞:“不!俺不干服务员。俺跟珍珍商量过了,俺们要自己干点啥。”
三婶:“你呀,别瞎想那么多。你跟珍珍比不着,珍珍家跟市委书记家都成了亲戚了,人家出路宽哪!咱是穷苦人家。”
妞妞:“反正俺不愿做那个服务员。”
旺子和小宁进到院里。
旺子:“三婶,忙着哩?今年院里种菜不少啊?”
三婶:“哎,是旺子、小宁啊。这不,自从有了这农家宾馆以后啊,这菜是种多少都不够用哩。”
三婶从地上拿起一些长豆角、葱等出了菜地:“旺子,你们找婶子有事儿吧?”
旺子和小宁对视一下。旺子:“三婶,也没啥事儿,俺们路过这儿,见院里有人,就进来了。闲串个门儿嘛。”
妞妞边摘黄瓜边打量旺子和小宁。
三婶坐下整豆角,旺子和小宁也坐下来帮着捡菜。
三婶:“旺子,你奶奶多日子不来串门儿了,现在身子还硬朗吧?”
旺子:“身体今年好哩。”
三婶:“她是个勤快人,手里不丢活哩。”
旺子:“这不是马上要进行开发了吗,她也惦记着开发那个百果蜜哩。深圳的方南说,百果蜜是个好东西,应该很好地开发,变作商品,变作钱。她呀,总是惦记着这个事情。”
三婶:“这是好事儿啊。就是做那百果蜜确实不容易。现在村里知道配方儿的也只有她老人家了。”
旺子:“三婶,俺奶奶还有一场事儿,心里总是放不下哩。”
三婶:“还有一场事儿,她想啥呀?”
旺子:“她总是说呀,你的娘家和她的娘家是一个村子的,她也算是看着你长大走到了现在。还说,她嫁到这个神灵寨以后,又是看着大周叔长大的……”
三婶:“妞妞,你把这些豆角送到山牛家去,他们等着用哩,啊。现在就去,晚了耽误人家事儿。”
妞妞:“妈,珍珍家也要哩。”
三婶:“看这孩子,那就给她也送一点嘛。去吧去吧,早些回来,啊。”
妞妞拿菜走了。旺子和小宁帮三婶拣菜。
三婶:“旺子,你奶奶的意思俺明白。这个事儿啊,往后慢慢再说吧。”
旺子:“三婶,其实村里好多人都这么看哩。”
三婶:“咋看哩?”
旺子:“你跟大周叔合一家嘛。”
小宁也附和:“就是,再合适不过了,珍珍和妞妞又好得一个人似的,没啥不好的。大家都这么看哩。”
三婶欣慰地笑笑:“你们小孩子家懂个啥呀?”
旺子、小宁嘿嘿地笑笑。
小宁:“要是那样的话。两家都不孤单了嘛。妞妞和珍珍也长大了,你俩身体又结实,那就不缺劳力了。”
旺子:“三婶,你家在西施湖后边那块地,一年收庄稼可真是个难事儿啊。太远,不好运。”
小宁:“就是,往这边运,是个倒上坡,七拐八拐的累死人哩,要不是大周叔一年帮着收运,那地你就没法种啊。”
旺子:“大周叔真是好心肠,累死累活啥也不说。就像那块地是他自家种的一样。”
三婶:“是啊,就是那块地,一年下来可拖累他了。唉,没办法。俺也想过,不种那块地了。可是,咱农民不种地,又干啥呢?”
旺子:“婶,今年,俺替你收秋庄稼。别再拖累大周叔了。”
三婶:“你家的地也不少,活又大,咋能再拖累你啊!”
旺子:“婶,那块地一年秋庄稼能有多少斤产量?那算下来也值不了多少。”
三婶:“钱倒是值不了多少,可那总是一料庄稼。”
旺子:“婶,俺明给你说吧。你算算,就那块地,今年秋庄稼值多少钱,俺要买哩。”
三婶:“你家有庄稼,买俺的干啥啊?”
小宁:“婶,你别管这个。你呀,只管出个高价钱。俺们绝不亏你。”
三婶:“那块地值多少,俺心里有数。今年种的是早玉谷,长势好哩。”
旺子:“那就按长势好说价钱。俺确实要买哩,绝不亏你。你说个价,俺们就不回价儿了。你说多少,俺们就认多少。”
小宁:“婶,说吧,咱一言为定。你说了价,俺们现对现给你钱。”
2
玉谷地边。石堰被水冲开一个缺口,李大周和三婶在垒砌石堰缺口。
珍珍和妞妞顺着田边水渠一前一后跑过来。
“爹!爹”“妈!”
妞妞:“妈!咱家的秋庄稼给毁了!”
珍珍:“湖后边那块玉谷地,玉谷穗全没了!”
妞妞:“是旺子和小宁干的。”
李大周:“孩子们别慌,慢慢说。到底啥事儿?”
珍珍:“俺婶家在湖后那块玉谷地,现在只有玉谷棵长在地里,玉谷杆上的玉谷穗全没了。都说是旺子和小宁干的,他们现在已经跑了。村里好多人都在田边骂他们哩。”
李大周对三婶:“那不是卖给他们了吗?”
三婶:“就是啊,钱已经给了呀。庄稼已经是他们的了。”
李大周:“那为啥还要毁掉哩?”
三婶:“就是嘛。现在玉谷穗上刚出籽儿,还是嫩泡泡,那好做啥用哩?”
妞妞:“你们快去看看吧,来福叔在那儿发脾气哩。村里好多人都在看哩。”
李大周对三婶:“看看就看看。反正已经卖给人家了。走,去看咋回事儿。”
3
西施湖后边玉谷地边。神灵寨好多乡亲们都在小声议论旺子和小宁毁庄稼的事情。玉谷地边的庄稼一片狼籍。杨来福面前,一小堆撕了皮的玉谷穗刚有芽齿还是嫩泡泡,尚看不出玉谷籽的景象。另外没有撕去包衣的一小堆玉谷穗还长着玉谷缨,也摆在杨来福和乡亲们面前。
王强、大纲妈、兰花婆、刘仓厚、老嫂子、大纲爷、山牛妈等人围在玉谷堆边,杨来福铁青着脸拼命吸烟。山牛、桃子、梅子、小纲、杏子、兰花、栓子、小不点、王大军等年青人,坐在另一边。
气氛很凝重。显然,这是神灵寨人无法接受的重大事情。人们压抑着嗓子小声地议论着。
老嫂子突然开了腔:“俺说,来福兄弟!平常情况下,咱神灵寨人谁要是揉碎了一朵鲜花,还要遭大家白眼儿哩。这么好一料秋庄稼,就这么糟蹋,你不能连个屁也不放!”
人们中间不少人跟着议论,声音渐大起来。
杨来福把烟蒂狠狠地一甩,“嚯”一下起来:“妈的!反了!”
“爹!”山牛见杨来福要发脾气,赶紧叫住他:“爹!你得弄清楚,这是为什么,然后才能下结论嘛。”
王强从地上拿起几穗嫩泡穗:“山牛,不论为什么,这,总是叫人看不下去呀。咱是庄稼人,看着这个心里总不是滋味!”
大纲爷:“王强,山牛娃子说得也对,弄清楚咋回事儿再说话,那不晚嘛。”
李大周和三婶赶来了。见这么多人都在,两个人怯怯地互相看一眼,走向杨来福。
杨来福强耐着性子问三婶:“他三婶,俺问你,啊,你家这块秋庄稼,这是咋回事儿哩?”
三婶:“这块庄稼,今年,俺是卖给旺子了。”
杨来福:“啥时候?”
三婶:“就是前几天。旺子和小宁找俺商量买这块秋庄稼。俺就思量着这块地离家太远,俺和妞妞收着不容易,那就卖给他了。”
杨来福:“那是咋卖哩?给粮还是给钱?”
三婶:“给钱。按照这块地三年以来的平均产量给了钱。后来,旺子觉得今年庄稼长势好,说怕俺吃亏,又多加了点产量。这两天,俺还总觉得旺子吃了亏,还想给他退点钱哩。”
杨来福:“钱,他们把钱给你了?”
三婶:“给了。还写了字据啊!”
杨来福傻眼儿了:“嘿!这小子,演的是啥鬼把式?”
山牛:“爹,旺子买的庄稼,旺子自个咋处理,这是人家的事儿。你别管这个闲事啦!”
杨来福:“这是一料庄稼!是一秋粮食!是秋粮生产!俺是生产队长,俺不管你管呀?!”
大纲爷:“来福,别冲娃子发脾气了。这个事儿啊,得见了旺子才能说清楚。”
桃子:“就是,得好好问问他。”
杨来福咬咬牙,压压火气:“好了好了,这个事儿见了旺子再说,大家散吧,啊,散了。唉,你瞧瞧,这些玉谷穗儿,多可惜呀!”
小纲指着两小堆嫩玉米穗问三婶:“三婶,这些玉谷穗干啥呀?”
三婶:“干啥?唉,这能干啥呀?”
杨来福:“干啥?除了白扔就是喂猪了!”
小纲:“那就给俺吧。俺吃!”
年轻人“哗”一下笑起来。
小纲一本正轻地:“笑啥?能吃。城里人拿这个炒菜吃哩。”
杏子:“你接话那么紧干啥?刚说喂猪你就说你吃啊。”
小纲也笑了。一直铁青着脸的杨来福也被逗笑了。
4
夜。村委会。
旺子:“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吃喝运费花不了多少钱。这以后,又要烧水,又要管理,费好多事儿哩,这一卖啥事儿也没了,地也早腾出来了,人也早闲了。就是熬到秋熟,熬出个大收成,打倒了全盘算个帐,那才收多少啊?”
小宁:“这等于是一料庄稼,咱收的是双料还多,又省力又省心。有啥不好?”
桌子对面简陋的木板床边坐着张建设和刘素萍。
张建设挠挠后脑勺:“这没啥不好,利很大哩。”
刘素萍:“你们到底赚了多少?”
旺子:“反正,比三婶拿的钱多。”
刘素萍:“三婶说,你们给她的钱有点多了,还找你们退钱呢。”
旺子:“退啥呀,俺们拿到的钱比她多,俺心里还感谢她哩。”
张建设:“卖的很顺利吗?”
旺子:“市场嘛,看准了就能卖。这早玉谷现在正是时候,需要量很大。再晚几天没人要了。”
张建设:“再让你们去卖,还能卖多少?”
旺子:“他们是往好几个城市贩运,正愁没货哩,咱村的玉谷都给他们也不够。”
小宁:“要是能定下合同。他们来车运,咱就省下了三轮车油钱。俺们这次数量太小,是搭车买卖。”
刘素萍对张建设:“你是不是心动了?”
张建设:“这是多大的利呀,你不心动啊?”
刘素萍:“旺子,他们要嫩玉谷到底干啥呀?”
旺子:“炒菜。一盘菜用不了几个穗子,价钱贵得很呢。说不定人家赚的钱比咱赚的还多哩。”
小宁:“反正都是吃了,吃法很多哩。村长,这确实是个机会啊!”
张建设:“好了,你们跟那边的人再联系一下。这个事儿,叫俺再想想。”
旺子:“山牛和大纲也想卖哩。家里人铁青了脸,他们还没敢张落。”
张建设:“别说了,走吧。你们俩顺便把素萍送回去。”
小宁:“送啥呀,躺这儿住一宿不就行了吗?”
刘素萍:“你这张臭嘴巴,尽讲邪的!走吧,走哩。”
5
八辆大卡车依次从西施湖边开出来。旺子、小宁、栓子、小纲、小不点、杏子每人坐一辆车,都高兴地笑着向湖边的人们挥手。卡车三转两转开出了金门,一直向山外驶去……
6
大纲爷牵着大纲儿子的小手,在玉谷地边慢慢地走着,不时地扶起被扭倒的玉谷棵。小重孙睁大眼睛,看看老爷,再看看玉谷棵上被扭掉玉谷穗的空包……
7
兰花婆用一把空玉谷包喂牛,王强包紧嘴巴看着牛吃玉谷包,眯起眼睛摇头……
8
兰花和大军有说有笑地在用镰刀割玉谷棵,身后已经割下一大片。大军突然停下打量兰花,兰花用一条毛巾捂在他脸上……
9
杨来福蹲在田边的一块石头上,吸烟、沉思。田里边,桃子和山牛在割玉谷棵。杨来福扔下烟蒂,双手抱头,头一直低到双膝之间……
10
三婶和李大周各背一大捆子玉谷棵走在村边的小路上……
11
立夏和小满,各拿一根玉谷棵当长枪在逗苗苗玩。刘仓厚媳妇手里高高举着嫩泡泡玉谷穗发呆,刘仓厚牵着牛,牛在吃地上的玉谷棵……
12
张建设和张大纲、吴越天、刘素萍在高高的山头上,指着伸向山外的弯弯的公路在说话。身后的蓝天上有朵朵白云……
13
杨来福家院里。
杨来福、山牛、桃子、李大周、珍珍都陪着坐在圈椅上的旺奶奶。小桌边放着几瓶可乐等饮品。
旺奶奶:“这么说,咱神灵寨今年就没有秋收了?”
杨来福:“婶,这也不是没有秋收。只是没了庄稼。”
旺奶奶:“没有庄稼,那秋收个啥?”
杨来福:“也不能说没有庄稼,咱是提前收了,是拉去卖了。”
旺奶奶:“都还是嫩泡泡,那还不算是庄稼,只能说还是棵苗。唉,这下会有人骂俺孙子哩。”
桃子:“奶奶,放心吧,没有人骂,大家都得好处了,骂啥哩?”
旺奶奶:“骂俺那孙子是败家子啊!”
杨来福干咳两声点一支烟。
山牛:“奶奶,那是前几天的事儿,现在家家都在数钱哩,还骂个啥呀?”
旺奶奶:“来福,你骂了没有?”
杨来福:“婶,俺骂了,还有人跟着俺也骂了。嗨,那不是当时没想通嘛。心急啊!”
旺奶奶:“那你现在想通了?不骂了?”
杨来福:“现在?婶,俺也说不清楚,这到底是想通没有。心里乱,乱七八糟哩。”
旺奶奶:“哈……,来福,你呀,跟俺一样!俺心里也是这样。你说,这些孩子们,东一阵风,西一阵雨的,真是把咱们搞糊涂了。”
山牛:“奶奶,这不糊涂。一料庄稼,卖出了两料的价钱,等于一个鸡蛋,卖了两个鸡蛋的价钱,这事儿糊涂个啥哩?”
旺奶奶:“孩子,咱是庄稼人儿,这庄稼嫩生生的正在长着,就这么给倒腾卖了,这心里不踏实哩。”
山牛:“嗨,管他那么多干啥?摸着生意门儿,气死庄稼人儿嘛。”
杨来福:“庄稼人儿都气死了,你吃个屁!”
桃子:“奶奶,来来,喝点啥吧。你尝尝这个。”
桃子给旺奶奶倒了一杯可乐。旺奶奶喝了一口,呛得连声咳嗽。
旺奶奶:“你让俺喝的,咳咳咳,唉,是,是咳唠,对吧?”
杨来福:“啥?咳唠?哈……”
旺奶奶:“是啊,这玩意儿,一喝俺就咳嗽,一咳就唠不成话儿啦,咳咳咳,唉,咳唠,咳不唠哩。”
大家被逗得大笑起来。
桃子:“好好,奶奶,再尝尝这个。”她又倒上一杯饮品。
山牛:“奶奶,来,俺给你多尝几样。哪个喝得惯,你就喝哪个。”
山牛又倒上几杯。
桃子伺侯着旺奶奶,品尝着饮品,最后,旺奶奶咂着嘴,说:“啥都比不上咱的百果蜜! 那旺子每次回来,都带好多种这个那个让俺尝。尝来尝去,俺总觉得还是咱的百果蜜,地道!好喝!”
杨来福:“就是,俺也觉得是这样哩。婶呀,你得赶紧把那配方整好,要不然,失传啦!”
旺奶奶:“来福,你怕俺死啊?”
杨来福:“哎哟,你看俺这臭嘴巴!该打哩!”
旺奶奶:“哈……,别打啦,你从小就这样嘛,老脾气。俺这次来要住几天,你们放心,这次俺跟大纲他爷爷一起,一定要把百果蜜的配方彻底整出来。旺子说,要写到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哩,等那方南来了让她开发开发,也装到瓶瓶罐罐里,满世界去卖钱。”
山牛:“嗯,奶奶,这个事儿啊,得好好研究研究。那配方本身就是价钱,是大价钱哩!”
桃子:“就是的,奶奶。配方是最值钱哩东西!”
14
神灵寨村委会大院的树下,放一排铺着桌布的三斗桌,桌子对面几排木条凳上,坐着神灵寨人:张建设、张大纲,几个队长、梅子、桃子、大纲爷、王强以及外出打工的山牛、杏子、小纲、栓子、旺子、小宁、小不点等等。
王有志从房里出来,后边跟着乡办主任。他们站在桌子后边往院里看看。接着,乡办主任开始说话:“乡亲们,大家静一静。今天哪,咱们召集了神灵寨的村干部、党团员和群众代表,在这里开个会,啊,这个会啊说两件事,一件事是旅游招商情况给大家讲一讲,另一件事就是动员大家做好准备,以崭新的观念、崭新的姿态,迎接即将来临的旅游综合开发。下边请咱们乡党委书记王有志同志讲话!”
坐在第一排的赵老虎:“王乡长,啥时候升书记啦?啊?”
王有志笑起来:“哈……,昨天下午。乡亲们,我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乡党委书记李大波同志,调县里工作啦,市委任命他做咱们县的县委副书记,另外还兼任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我呀,在乡里就顺势接了李书记的班。”
张建设、张大纲、大军、杨来福等人惊喜地互相看一下。
王有志:“这个事儿,市里办得比较紧急,大波是前天任命,昨天到岗工作。我呀,是昨天任命,就地上岗工作。我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李书记很快就要到深圳接航远集团老总来考察。县里正在全力准备,这次来的是大家熟悉的方南和她的爸爸,另外还有其他几位老总。县里强调,去深圳的时候一定要大纲、山牛、大军、杏子几个人,和李书记一起接方南回村。”
掌声。
王有志:“大家别鼓掌了,啊,我这里还有一个好消息……”
大纲爷:“乡长,是不是开发这个事儿有了眉目了?”
王有志:“哎,你咋知道哩?”
大纲爷:“嘿,你忘了,航远集团的老根本住在俺家里呀。俺从他说话的口气、态度,能感觉到哩。”
王有志:“这种感觉,咱神灵寨人可能都有吧?市里和县里领导对这次招商引资,也充满信心。可以这么讲。这次招商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大家的普遍感觉是成功在望! 咱们能有今天这样一个机遇和形势,首先是咱神灵寨人这些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大纲、大军、山牛、兰花还有小纲、杏子、栓子、旺子等等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为了今天,在外边进行了顽强不懈的努力。这次招商成功在即,咱们的神灵寨就要变一变模样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是:咱们面对这种形势,这种巨变,应该怎样去应对?”
王有志停下来,接过杏子递过来的矿泉水,拧开盖子,喝水。
神灵寨人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王有志:“乡亲们,这个问题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件事。以后,县里决定,咱们神灵寨将以旅游开发为中心,围绕旅游开发特色农业,围绕旅游建设新农村,围绕旅游发展服务业,大力进行综合开发,带动全乡全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李大波书记让我给大家带回来三个问号:第一个是,好日子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是迎上去还是被淘汰?……”
张建设:“迎上去!神灵寨人,绝不会被淘汰!”
年轻人也喊:“对!迎上去!俺们不会被淘汰!”
王有志:“第二个问号是,我们准备好吗?我们应该准备什么?怎么准备?才不致于被形势淘汰?”
大家静场没人吱声了。王有志再一次喝水。
杨来福:“乡长,不,王书记,这可是四个问号啊!”
赵老虎:“加上前边那个都五个了。”
大家都被逗笑了。王有志也笑了。
王有志:“这些问号算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紧迫的任务。”
没人吱声。王有志略顿一下,又说:“大波书记给我交待,近期咱们要开展一次大讨论,就这些问题,好好议论议论。我们的准备主要是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准备。我看今天就开个头吧。大家现在就可以开展大讨论。”
会议立时一片哗然…
15
杨来福家院子里。摆放着茶水的小桌边。坐着王有志、杨来福、山牛、吴越天、赵老虎、刘素萍等。
杨来福:“王书记,这么说,旺子、小宁带个头儿,全村又在建设带动下,毁了一料秋庄稼,啊,那是对着哩?”
吴越天:“那是卖了一料庄稼,不要动不动就说是毁了。这样说不对,不符合事实嘛。”
杨来福:“去,反正是一料庄稼,没长熟嘛。”
王有志:“咱们先不要急于说这个事儿是对还是错,这一料庄稼,咱没有费更多的力气把它伺候熟,旺子和小宁得到了市场信息,抓住了市场信息,利用了市场信息,咱神灵寨及时进入了这个市场。但是,这账算下来,比玉谷完全长熟大丰收,多了近三倍的利,这是事实。”
刘素萍:“省了力气又多挣钱,这个事儿没啥不好啊。”
山牛:“爹,咱的脑子咋就转不过来这个弯儿哩?老是觉得一料秋庄稼给毁掉了。钱在手里,咱可以数一数,算一算嘛。”
杨来福对山牛:“去,去!”
王有志:“过去收成一块钱,今年收成的就是将近三块钱。观念变一变,头上一重天啊。”
赵老虎:“你们说要围绕旅游开发农业,那咱以后务庄稼,不一样啦?”
王有志:“对,是不会一样的,游客消费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养什么,还要有特色,这也是市场经济。当然,咱们是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的。起码,咱得有粮吃。围绕旅游开发特色农业,这一条是一定要搞的!”
16
夜,王强家里。王强、兰花、兰花婆、旺子奶奶、大纲爷、李大周、三婶、刘仓厚等也在议论神灵寨的开发。
李大周:“将来要搞那旅游景区,景区是公司的。那咱们是谁的?是景区?是公司?还是乡里的一个村子?生产队咋办?还是生产队吗?这些,都没个准儿。”
兰花:“俺觉得,景区和村子,本来就是一回事儿,起码是一个地方。那咋能分割哩?”
王强:“这就是电视上常说的体制。改革了嘛,那原来的乡呀村呀生产队呀,那它改呀。咋改哩?不好说了。”
大纲爷:“你家女婿李大波总该知道咋改哩。他是县里的书记了,咋改革他有谱哩。”
王强:“打过电话了。问他,他说,等航远集团来了共同研究。还说,神灵寨确实是个问题。应该与航远集团好好商讨,最后作规划时,才会有结果。”
李大周:“啥?神灵寨确实是个问题?听听,咱成了问题!”
大纲爷:“这话听起来叫人不踏实!咱们是问题,村子和人,成了问题。王强,你可是教过书的先生,这里边的意思咋解哩?”
兰花:“爷爷,俺在深圳时候,方南没这样说过呀。”
王强:“她咋说哩?县里那么巴结她,急着请她来投资开发,她的意思可是重大的份量哩。”
兰花:“对俺们这些打工的,包括大纲、大军、山牛他们,没有明确地说过这个事儿。俺也不明白。大纲他们总是说不成问题,开发总比不开发好。”
王强:“俺最担心的是……唉!县里真把咱这个问题给解决喽!”
旺奶奶:“那是肯定哩,既然咱是问题,那就一定要解决嘛。”
李大周:“那会咋个解决法儿哩?”
大纲爷:“王强,你担心的是啥?”
王强:“移民!叫咱神灵寨人搬迁。”
大纲爷:“搬迁?移民??”
王强:“俺就怕这样!”
大纲爷:“他凭啥?”
王强:“风景区、公司、管理、经营,还有开发建设,啊这个这个,休闲度假,游览观光,主题公园,嗨,这里边名堂多啦,复杂得很哩。你想,咱老百姓,那一样都不沾边。况且,大波那小子已经说出来咱成问题……,妈的,这个事儿伤脑筋啊!”
兰花:“乡里王书记那天开会说,要围绕旅游搞新农村建设,也没说要移民搬迁嘛。”
王强:“俺怕让咱搬出去建设新农村。这些年,咱们县从山里搬到山外搞新农村建设的村,那不是没有啊!”
大纲爷:“这不是小事情!必须要弄清楚!”
王强:“急都急到现在弄不清楚。没个准儿啊!”
李大周:“要不,俺明天给那李原打个电话问个大谱?”
兰花:“不妥当。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哩,县里没啥决定,航远集团还没来,咋问哩?”
大纲爷:“唉,看起来,只能走着瞧啦。”
17
农家小院,浓浓的树荫下。
张建设用刀在劈精细的竹篾,刘素萍在编织一个将要编成的小花篮。短凳一旁还放着两三个编成的精致的工艺品小花篮。
张建设:“这个大讨论啊,本来是要讨论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这么一来,变了方向。这方向一变,人心就不稳了。这股风,得赶紧想个办法。”
刘素萍:“这股风,没办法。。除非移民搬迁这个事儿有一个定论。”
张建设:“谁先说哩,查到源头,堵上。跟大家解释一下,会好一点。”
刘素萍:“那会更糟。源头是王强,王强也不是空穴来风。他的消息源头肯定是李大波。李大波他不会是信口胡说。这样,事儿就不简单哩。”
张建设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着刘素萍的眼睛思索着什么。
刘素萍感觉到张建设没了声音,抬起头发现张建设正盯着自己的脸。
刘素萍:“你,你咋啦?”
张建设:“素萍,这里有问题!”
刘素萍:“啥问题?”
张建设:“让神灵寨搞移民搬迁!县里可能会有这个打算。”
刘素萍:“县里为啥要这样打算呢?”
张建设:“将来神灵寨要开发成景区,这里边散落着小村寨,当然不如啥也没有。作为开发商的航远集团和县里都明白这一点。”
刘素萍:“在开发过程中,连村庄一起开发,建好新农村,这对县里是好事啊,为什么县里打算移民呢?”
张建设:“为了顺利地把航远集团引进来投资嘛。”
刘素萍:“难道,根源在方南那边?”
张建设:“她是商人。李大波不止一次地提醒过,商人投资是冲着效益的。起码县里边已经做好了搞移民的思想准备。”
刘素萍:“既然县里这样打算是无奈的,那么,关键就在航远集团了。”
张建设:“情况可能就是这样。果然要移民,那可就遭了。”
刘素萍:“航远集团是跟着神灵寨人来到神灵寨的,他不能赶走神灵寨人!他得讲这个良心哩!”
张建设:“不管咋说,这总得有个办法。”
18
张大纲家新院里。张大纲和梅子在整编篱笆,吴越天在帮忙。
吴越天:“准备啥?准备改变观念是吧?观念咋改?全县的村寨都在苦熬苦打地务弄庄稼的时候,咱们村的年青人已经大批地外出务工。全县打工的人往外浪涌的时候,咱们村的务工人员已经开始谋划着回家的路子,这次招商给整个县带来了机遇,现在成功在望,神灵寨人功不可没……”
梅子:“就是,俺嫁到神灵寨这些年,就是这个感觉,神灵寨人跟咱们县其他地方比,脑子总是多转一圈,步子也总是快了一步。”
张大纲:“这要在大范围跟大地方做比较。咱现在还是一个穷山村,那就是落后了。”
吴越天:“大纲,你要多快才算快哩?唵?咱村直接去给国际接轨?再说,那也不能那么接轨,是吧?如果允许咱直接接轨,那咱就跑到外国去,找一个洋老板建设开发神灵寨,也许呀,更风光哩。”
张大纲:“你想卖国啊?扯远了啊,再远就是扯淡了。”
吴越天:“宣传神灵寨的旅游资源,吸引市场开发,咱闹了省城。背包客越来越多,咱搞了农家宾馆,家家户户买回菜谱学炒菜,从娃娃到老爷子,人人都背诵礼貌用语,日娘巴老子的粗话咱消灭了。连杨来福这样张口就骂人的人都变成了绅士。还有张春良,咱村的大秀子,弄来那么多书,啊,又是这个ABC,又是那个ABC,连珍珍和妞妞这样的女孩子,放牛都在学习ABC。咱准备得怎么样?唵?对了,农民夜校马上就要开学了,全村都ABC了。”
梅子:“咱村的村容村貌也不一样了,卫生是天天整,十天半月还要突击大整一次,垃圾柴草、牛舍鸡笼啥的,看不到脏乱差,进村以后干净得很哩。”
张大纲:“咋啦?整一下卫生就现代化了?”
梅子:“你别忘了,咱是农家。”
张大纲:“农家?对,咱是农家。农家不是落后的代名词!”
吴越天:“就是进步,那也得有个过程,与时俱进,那得老进不退,是长久的事情!”
张大纲:“过程长了,进得慢了,就淘汰了!”
吴越天:“那咋办哩?性急吃不得热豆腐哩!”
梅子:“你恨不得一下子把村庄变成公司,把农民变成员工。哪有那么快的事儿啊?啊?”
张大纲:“你看吧,很快就要变了!不服气,是吧?!要开发就要连山带人一块开发!”
梅子将手里的竹子一摞:“那好,你变吧!越天,走,不干了!”
吴越天:“哎哎哎,梅子,梅子,你回来……”
梅子生气地直奔门外而去。
吴越天:“得,惹恼了。你呀,心太急,话也不饶人。”
张大纲笑了:“嗬,还真来劲儿了。俺说话是不是太呈能了?”
吴越天也笑了:“有那么一点!哈哈……”
19
大纲家老院里。大纲爷和小重孙在斗蝈蝈,梅子和大纲妈在编织竹工艺品胸花、发卡,身边的一个竹筐即将放满。
大纲儿子:“老爷,等俺长大人了,还叫你老爷吗?”
大纲爷:“那当然,你呀,长到一百岁,还得叫俺老爷。”
大纲儿子:“那,那谁给俺叫老爷哩?”
大纲妈:“小屁点儿,你也想当老爷啊?早着哩!”
大纲儿子:“等俺当了老爷,俺逮好多蝈蝈,逗你玩。”
大纲爷:“嘿!小东西,知恩图报哩。好小子!”
梅子:“还想当老爷哩,昨晚还尿床哩。”
大纲儿子:“俺没尿床!俺是尿在院边的小树身上了。醒来,床就湿了。”
一家人都逗笑了。
“嗬,正高兴嘛,什么事儿啊,这么高兴?”背包客老人和一男一女三个人分前后进了院子。
大纲爷:“哎哟,老伙计,俺还以为你走了哩。干啥去了啊,一去就是十来天哩。快,来来,坐坐。”
背包客老人:“我呀,到市里住了几天。怎么,想我啦?”
梅子:“大爷,那两位去哪儿啦?”
背包客老人:“走了。我可不能不辞而别啊……”
大纲儿子拿蝈蝈笼子给背包客老人看:“老爷,瞧,又逮了个大家伙。”
背包客老人:“嗯,小精灵,谁逮的?”
“爸爸,瞧,这个,叫得可好哩。”
背包客老人:“好好,来,看看老爷给你带啥回来了?啊,来来。”
背包客老人接过男背包客递来的行李,从里边取出汽车、枪支、积木、小人书等。大纲儿子一下子花了眼儿,不知道玩啥好了。
大纲妈:“哎呀,又叫你破费了,买这么多东西。”
背包客老人:“破费啥呀?你们对我照顾得那么好,我还没说谢谢呢。梅子,这里边是我给你们家每人买了一套衣服,你呀,拿去看合适不合适。”
大纲爷:“老伙计,你这可就不好啦,俺这是无功受禄,叫俺心里不安哩。”
背包客老人:“大哥,你别说啦。这几天哪,我一直睡不好觉,就在思量着给你点啥好。终于决定,给你一样东西。”
大纲爷:“嗯呀,你可真是见外啦。”
女背包客从手提箱里取出一个镜框递给背包客老人。
背包客老人:“看看,这张相片,你认得几个?”
大纲爷端着镜框仔细端祥,梅子和大纲妈也凑近看。
梅子:“爷爷,看,方南!”
照片上,方南正俏皮地扒着背包客老人的肩对着他们笑呢。
大纲爷一惊:“兄弟,这,这是……”
背包客老人:“老兄,这是我的全家福照片。特意赠给你啊。怎么,就认出了方南吗?啊?哈哈……”
大纲爷:“兄弟,你,你是……”
“方南的爷爷方世朴!”
“你真是,方南的爷爷?!”
“你也是啊!你那宝贝孙女马上就要来了,我还敢冒充吗?”
“嘿呀,兄弟,这么长时间,原来,你,你是微服私访啊?!”
“谈不上,谈不上,这也是情势所需啊。哈……其实,你们不理解,这样做,我也感到别扭得很呐。今天,终于痛快了。哈……”
梅子:“爷爷,您是贵客,这一段时间,俺们照顾不到的地方很多哩。”
大纲妈:“是啊,俺们没照顾好你哩。”
大纲爷:“梅子,你走得快,去,叫大纲回来,叫山牛逮一只羊来,就说,俺老头子,要大宴三天,招待贵客!”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柒偌汐,本名李晓翔,河南洛宁景阳镇中方村人。做过播音、矿工、编辑、旅游等工作。朋友圈评语:博士、幽默、孩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