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易经》,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占卜的书,即算命的书。因此也为《易经》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其实懂《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经其实就是八卦,八卦就是太极,太极其实就是一。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互相交错产生六十四卦即为《易经》。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是中华文化的鼻祖。历经三代圣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推敲演绎终成正果。
远古伏羲,仰观天象,通过自己高度的抽象思维和超人的智慧,画出了《易经》的象。一条连续的线—代表阳。一条断开的线--代表阴。从此,也就产生了中华文化。天地万物即是阴阳相交、阴阳互动而产生的。
远古时代没有文字,所谓的远古时代,距离现在大概是5000年到6000年之间吧。只能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但这些符号一般人是看不懂的。
所以中古圣人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就是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在羑(yǒu)里时把远古圣人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成后天八卦并注上了卦爻词,即为《周易》。
先天八卦被称为天书,被周文王注上卦爻词之后才由天书引到人间。近古圣人孔子为易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即为《易经》的十翼。所以说《易经》历经三古,终有大成。
也是因为《易经》被世人认为是占卜的书,所以才逃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一劫。
其实《易经》分为易理和术数两部分。易理主要讲的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术数则是用于占卜,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孔子五十岁以后《易经》就从未离过手,韦编三绝就是讲孔子看易经的故事,但孔子看到最后也只是说“不占而已矣”。就是说算不算都无所谓了。
《易经》六十四卦都是由乾坤二卦相互交错而产生的。初学者要想搞懂《易经》,关键是要弄懂圣人伏羲的先天八卦。即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乾卦是三条连续的横线叠加在一起。即 ☰ 乾即是天。然后水、火、风是由乾变动而得来的。即天底下动,就变成☴ 即为风。大家想一下,天底下是不是风在动。那天中间动哪?大家是不是经常看到火在天中间燃烧,其实就是☲ ,即为火。那天上面动哪?这个就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当我们直到池塘边或者沼泽地的时候,是不是能看到天上的云在水里面在动。这也就是☱,即为泽。
这样由天演变出来的三个卦加上天本身的天卦,就有了天、风、火、泽四卦了。
坤卦是由三条断开的直线叠加在一起的,即☷。然后雷、水、山是由地变动而得来的。当地底下动的时候就产生了雷。即☳。当地中间动时,大家考虑一下,水是不是在地中间,这样就产生了水,即☵。那地上面动的时候是什么哪?能感觉地上面动的也只能是山了,即☶ 。
那么由地产生的雷水山三卦再加上地本身就有了地、雷、水、山四卦了。
那么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在易经中又有了新的名字,那就是天为(乾)、地为(坤)、水为(坎)、火为(离)、风为(巽)、雷为(震)、山为(艮)、泽为(兑)。有了新的名字,就赋予了新的内涵。
乾刚健代表纯阳,坤和顺代表纯阴,水意为坎坷,火意味光明,巽代表柔顺,震是震动,艮是止,兑是喜悦。
然后(乾)☰ (坤)☷ (坎)☵ (离)☲
(巽)☴ (雷)☳ (艮)☶ (兑)☱
基本八卦相互交错就产生了《易经》的六十四卦。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先天八卦其实就是组成自然的八种基本元素,而古代圣人通过观察分析、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天人合一的博大胸怀,创造出了彪炳千秋、流传千古的国学经典、这就是《易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