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017年8月24日上午11时28分,我的岳父走完了他人生的八十八个春秋,驾鹤西去。留给家人们无尽的悲伤和哀思。
岳父去世后第三天,也就是8月26日,按家乡的风俗,让他老人家入土为安。那天,他工作过的韩城镇的书记、镇长,还有村两委领导前来吊唁。院子内外站满了自发前来为老人家送行的父老乡亲们。
灵棚内,亲人们哭声不断;灵棚外,摆满了花圈和挽联。
岳父出生在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年少时受尽了人间苦难,是个苦命的孩子。九岁时丧母,七岁的妹妹,为了活命当了童养媳。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岳父曾沿村乞讨,也曾跟随其父,扛过长工,打过短工,颠沛流离,历经人间磨难。十五岁时,随军离开故乡参加了革命。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老人家却被错误的划成了右派。
原因是这样是:那时岳父在开封军分区,受上级委派到地方指导民兵训练。训练结束后,地方村民用白面包子款待岳父,岳父从没吃过这样有味的包子,感觉包子特别好吃,就随身带了几个包子回部队,让战友们尝一尝。可在回部队的路上,他看到了一老一少要饭的,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亲也曾要过饭,立即把身上带的几个包子给了那人。回到部队后和战友闲聊了这事,随口说:“现在还有这么可怜的人”。就这句不经意的话,被有心人汇报给领导。就这样,岳父被扣上了,反党,反革命,对共产党不满的右派分子。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岳父有苦难言,在部队上受审后不久,就派送回了老家马朝沟。
岳父离开部队回到老家,不久被村民们推选为本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凭着过硬的工作能力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带领广大群众把粮食生产、植树造林搞得红红火火。并且,多次被评为县劳动模范,也曾参加过省劳模表彰大会。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也就是1980年,他被平反昭雪,被安排到韩城乡房管所任所长。在此期间,他工作扎实,兢兢业业为群众办实事。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县级领导的表扬。
尤其是岳父在韩城乡出了名的难管的钉子村秦王塞村工作那段时间,他深入一线,心系群众,嘘寒问暖,帮贫救急。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使人人不敢管的钉子村,变成了文明村,并创造了落后村转先进村的传奇!
岳父离休后,他回到了老家安度晚年。本来他有离休工资,不必为生活担忧,可他总闲不住,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离不开土地,就种了一些五谷杂粮,分给儿女们享用。
岳父乐善好施,街坊邻居找他办事或借钱,他总是二话不说能办就尽力去办,只要有钱就毫不犹豫借给人家,从不让街坊邻居写借条。
岳父还乐于公益,村里想建烟站,村领导找到岳父说明原因。他立马自费到县里找有关负责人员,反复几次去说我村建烟站的优势及其必要性,也真感动了他们,最终把事办成了。村里建学校修水泥路,他带头捐款,一款就是几千元;村文艺队需要大鼓等乐器,他又毫不犹豫掏钱买大鼓和乐器。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很节约,常常是粗茶淡饭。他总是跟我们讲,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祖先,不能忘了父老乡亲,更不能忘了给咱们幸福生活的共产党!
岳父的一生仅有一个嗜好——爱喝酒。我和他一起喝酒,就被他别具一格的喝法震住了。他拿起酒瓶,咚、咚、咚倒满两茶杯酒,一杯足有三两,你我各一杯酒。再倒满两碗刚烧开的热水冲的热茶。过一小会儿,他用小拇指往热茶水里沾一沾,只要感觉茶水不烫了,他就端起整杯酒,咚、咚、咚一口气喝完足有三两的酒,这种渴法,好爽快,让人望而生畏。稍后再端起他试过不烫手的茶水,一饮而尽。而我只有望尘莫及了,分若干次,才喝完这一杯酒。他喝完一杯,又倒一杯,还是咚、咚、咚一口气喝完。他每次的酒量不少于八两,我们劝他别喝了,他总是很风趣的说:“许世友大将军怎么说来呢,喝酒伤身,不喝酒伤心呀!”你说,让不让他老人家喝,说得多在理呀。当再一杯酒下肚,那就晕晕乎乎啦。这个时候,老人家就开始讲战场上的故事;或者唱军歌和戏曲;或者泪流满面讲述先人们当年讨荒要饭的情景。
这真是喝酒看人品,几十年如一日,岳父就是这样喝酒的,他是性情之人,更是豪爽人也。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天在医院他还是要酒喝,可我们没能满足老人的最后心愿,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岳父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八十八岁时还能把以前发生的事讲得清清楚楚,好似在眼前刚发生似的。以前他如何参加革命的,如何与战友谁谁转战南北,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等等。由于他记忆力强,讲得又头头是道,大家都爱听他讲。以前记不清的都爱找他问,他准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岳父非常重视家族。他不仅为盖昝氏家庙出了部分资金,还为三乡乡上庄昝氏祭祖出资。最令人佩服的是岳父在八十岁高龄时,为了昝氏家谱不失传,他冒酷暑,历严寒,坐客车不辞辛苦,到栾川县三川镇曾河口,了解当地的昝家人,并把自已几年来收集的信息,花了不少钱,最终编成了昝氏家谱。为昝氏家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当然,岳父还非常重视后辈人的教育。他有七个子女,不管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他都非常兴奋,并且很高兴拿现金奖励。大姐家的儿子和女儿、三姐家的女儿、四姐家的女儿、小弟的儿子还有俺家儿子都得到老人家的奖励。
这不,2017年小弟家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老人家说:“儿孙们能考上好大学是祖先们积的阴德,要记住祖先,不能忘本,要祭祖!"随即率领全家人,在老家进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
谁知祭祖回来没多日子,他发烧住院。仅仅在医院住了两天,他就说走,就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岳父老人家:您是我最佩服、最敬仰、最崇拜的人,您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为我们作了表率,我们一定要以你为榜样!
最后祝福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作者简介:王信功,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网名王者之风,平时喜欢读书、听听音乐、写点心得、旅游,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