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28
作者/三木秉凤
海冰难凌松骨霜
以物压物递比降
若化躁气无他径
胸蓄文墨稳舟舱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帝王之君,谁为法则?”我们漫步于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之中,随缘而友,随遇而安,随心而欲,随笔而文。对未来世界憧憬期待,对于悠悠往事则反思提炼,这就是生命的绽放过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之误错,多出于心浮气躁,人生之败笔,不过于违道无德。是以,古人修心以养其性,修德以养其情。

《易经.说卦》之义,骄躁与巽卦对应,巽者即风行浮动慢骄之象。生活中,骄常以傲立,常以孤赏,常以寡居,常以“高处寒胜”兀相。而躁表现为浮躁、暴躁、气躁、急躁、懊躁、毛躁、焦躁、烦躁,其皆为心绪不宁、飞扬浮动之状。骄从何来?来自功高我慢,躁从何来?来自思想浅陋和欲望多求。思想如根,欲望若果,假如根浅果丰,头重脚轻,人鄢能稳?
如何压制骄躁,实其两条途径,从根上修,即根深系繁,以达成厚德载物,从果上修,即少私寡欲,上下平衡。太极之理就是常理,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其详。人生实际就是一个借世间之境,修自己之心的过程,而修炼又是一个从肤浅走向深邃的过程,升华则是减少欲望丰富道德的过程。一个思想深邃、道德厚重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躁动与肤浅,看不到傲慢与骄横。

尉缭子曰:“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在一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里,世间忙忙碌碌于衣食住行,平凡的人们大都做了欲物的俘虏,浮云逐月,涌波逐流。偶尔,观览到几十年前的老式照片,不管孩子还是老人,他们脸上都凝结着一种稳重、沉着、淡然、庄穆的气质。当西方“利益”价值观,全面影响时,在没有道德管约的情况下,社会及个人以盲引盲,都在潜移默化地携手走向物欲挖掘的深渊…
人当何去何从?修心为上!如何戒骄戒躁?古人给出过很多答案,《论语》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等,要求人们稳、忍、思,但这些仍然是方法,而不是根本,根本则是良善诚信等民族价值观的形象,即躁从心戒,躁由德止。当今社会,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的社会面前,让精神文明同步?如何我自岿然乾坤,不为名利所动?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唯有修心,唯有建德。修心养德的过程就是修掉妄念、养护性德的过程,即修妄求真的过程,妄念越寡,骄躁越稀,而性德越厚,心神越宁。

我们修炼其实就是修出副平常心、自然心、无欲心,这就需要修掉躁骄之心,炼就舍我其谁的精神,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比起孟子所言,今人所行所为,只有惭愧,自有傲骨却没骄傲,故而知耻而后勇,人有胸怀没有躁心,故而宁静而致远。人在尘嚣浮华之中,与山川岁月为伴,若无淡心焉无欲逐之疲?人事苍桑,却复而生迁,燕莺之鸣,俗言世语,久之几乎索然寡味,这就是生命之无奈,人生之明在于觉悟,超越烦躁回归自然心状,然而这焉是常人所能及之矣。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