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在热土上流淌
——读张瑜诗《垆土》有感
岳连义
在二月料峭春寒里,我读到了一首好诗《垆土》。那是诗人张瑜饱含深情的歌呤。在三月的鹅黄里,《垆土》让我的情感种子开始爆芽,踊动我有感而发。
诗人起笔娓娓道来,把主题渗入诗行。“我落草的时候/羊水未干身体/沾染了一星垆土/”故事在诗行中平铺,又风生水起,湖起涟漪,“那一抺垆土/承接和注册了我的骨头/”,这样的诗句,注定了下段诗情的喷张。
情是诗歌形成的内因,又是诗歌对一个诗人的内心最精彩的回应。单凭这个意义上说,诗人张瑜写这首诗的情是饱满而真挚的。他把对大地母亲的美好情愫注入笔端,又把对土地爱恋的性格标榜于初生,为下段诗情跌宕起伏做了写作手法上的铺垫,似文火漫烧,颇生四两拨千斤的睿智。
“在那一片土地/当我的汗珠把东山的太阳滚到西山的时候/这一片垆土/竟然在那样沉重的喘息/”,一个“滚”字,组成了强大的语境,生动而形象,让人明心见性的同时,实感到生活的艰辛,人生的磨难。这就是意境,有意境的诗歌才是真正的诗歌。又连用了四个“承载”,如歌如诉般向读者倾诉肩上的责任和重负。“还沾着祖辈铧犁的垆土啊/您是否喂养过/战国的君子/文景的生息/大宋的机杼/”,一个沾上黑硬土的歌者小人物大思虑,歌者到达了一个兴奋的高潮。他侃侃而谈,大声而诵,这是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畅想。离开了想象,诗人的血液将凝固,诗歌飞翔的翅膀将折断。诗人赞美垆土时情感自然,毫不做作。美在于自然,没有美就没有诗歌。诗人把朴实的语言经过巧妙的整合,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从另一面看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全诗从没用生涩古辟的词汇而显摆,以情化人,似一股汩汩清泉从青石间崩发,清新荡漾。是生活,就有酸甜苦辣,是土地,就有奉献和哭泣,因为人类的自私贪婪从来没有放弃。诗人扣心自问后,另一段歌吟悲戚跃然纸上。“我会像父母一样/回到你的怀里/”“我愿化作你/饲喂花红/供养柳绿/”他用诗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自然规律,他用歌倾诉了对死亡的无畏。
全诗平铺直叙,语言璞真,情感自然挥洒,更多的是对土地母亲的礼赞,对历史的穿越思孝,对未来的迷离,但情感跌宕,一浪逐过一浪,对土地的情让人潸然泪下。诗人艾青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诗人张瑜生长在泾水滋润的土地上,土地不但给了他生命,更给他健壮的身体和力量,他没有理由不给母亲大地回报,在为生活奔波的同时,长叹生活中的许多无乃,因而苦楚,愤世嫉俗,他把诗人独立人格以文字倾之笔端,欲劈一块净土,在瑟瑟秋风里捍卫着文明的高地,盼着这个民族图腾。让一个歌者的诗情在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上流淌吧!′

岳连义:陕西省泾阳县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农诗歌学会会员,《泾河文化研究会》会员,泾阳《清水湾诗社》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