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村长的遗嘱
文/北果
村庄内,灯火通明。熙攘的人群,嘈杂的狗叫声,在老村长家的院子里沸腾起来。
门开着,异样的悲痛在全村人的泪水中鲜明起来。院子正中间,一副破旧的门板上,停放着老村长的遗体。门板并不宽,老村长躺在上面依然绰绰有余。一袭黄绫,是他陪他最后一段路上,唯一的新衣。院子两侧,摆满了村民送来的花圈与挽联。在白与黄沉重的色调间,一面鲜红色的党旗,显眼着老村长奋斗终身的信仰。党旗上坚定而奋进的镰刀与锤子,迸射着老村长用共产党员这个名字奋斗一生的光芒。
全村上下,在一片哀思中加重了夜的凄凉。新书记在整理老村长的遗物时,除了多年来的工作笔记,还有一封写给全村人的信,他在信中这样写到:全村父老乡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大伙儿开会,传达党的政策方针。请允许我多唠叨几句,并深深地给大伙儿道个歉!从我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就想着,在我有生之年,唯一的愿望就是把村里的拦河坝修建完成。每个夏天的汛期一来临,村里村外一片汪洋。庄稼被冲,农田被毁,娃娃们上学的路也被冲断,这是我应尽的职责,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好,实在愧疚大伙儿。多少个日夜,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站在河口,看着滚滚而来的洪水泛滥成灾,心揪起一样的疼。拦河坝修不好,水治不了,我连卖红薯的资格都没有。前些年,我到外地开会学习,每到一个地方,最关心的就是人家的桥。人家的桥修的好啊,既能发电,又能拦住洪水,桥上桥下还能通车,花花草草都跟着养眼。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回到村里,盼着咱的大河上要是建起一座那样的桥,该是多大的好事。村子穷,路不好,粮食卖不上好价,牲畜都不长膘,我痛心。年复一年,大伙儿跟着我防汛,拦河坝、堵绝口,没日没夜的抵抗洪水。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桥是时候该修了,还要修的好,修的有价值。
党的政策好啊。习主席说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大伙儿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为啥年年涨水,不就是因为开荒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严重破坏,洪水才得势横行。我们要坚决拥护党的决定,该退耕还林的必须退。我把自己的地都上栽树了,腾出功夫张罗着修桥的事儿,乡里领导说一定给村里解决困难,先修路再修桥。这是好事,路修好了,桥修好了,村里发展点村集体收入项目,就不愁运输难了。通车后,娃娃们也能去市里念书了,农民不能没文化,娃娃更不能没文化。
政府给咱这么好的政策与扶持,咱们得感谢党,感谢习主席。咱们还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开拓农业功能,拓宽增收渠道,鼓励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搭建平台,利用“互联网 ”“物联网 ”等模式,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扶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
这些,我也没完全弄明白,但我知道这是文化的力量,咱们以后不能再靠天吃饭,看老天爷脸色了。说实在的,我在村里这么多年,没少麻烦大伙儿。好在我临终前,得知好消息,赶上好政策了。但我参与不上了,剩下的事儿就交给后辈们了。一定要服从党的领导,做廉洁奉公的好党员。
我和家人说了,坚决火葬。不要搞什么葬礼送别的。一副门板够我用了,一切从简。村上的财务账目我已列好清单,放在第一个档案柜的抽屉里。另外,这些年我所受到的奖励,奖金有一万五元,直接交给村里,留作修桥用。
新书记的眼睛湿润了,他激动的在全村人面前读完老村长的遗言,全村人再度陷入沉思中,哭声连片。
老村长的儿子将实情告诉大家说,老村长两年前得了胃癌,确诊时已是晚期,他坚决放弃治疗,省下的医药费也全部捐给村里修桥修路用。新书记紧紧握住老村长儿子的手,表示感激。并向老村长的遗体深深地三鞠躬。
顿时,所有村民才知道,每次老村长捂着肚子大汗淋漓的表现。原来是癌症的疼痛。每次在洪水中,他瘦弱的身躯经常被洪水吞没。他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俨然成为一座桥梁。这座桥是老村长的灵魂,他用中国共产党员这个醒目的标志,为村庄树立起庄严肃穆的旗帜。
乡村的夜晚,在蛙鸣与蝈蝈的叫声中,逐渐拉长夜的悠远。远处的山脉,在遐想中隐进黑暗。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有一座桥梁正拔地而起。桥上桥下可以行车,片片漂浮于沟壑上的野花野草,别样抢眼……

作者简介:北果。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吉林省桦甸市人,擅长创作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老年》、《吉林日报》、《青岛日报》、《长白诗世界》、《小诗界》、《作家周刊》等报刊杂志,另有多篇散文、小说获奖。2018年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网络诗人,现为吉林省新诗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市十大乡村作家,桦甸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北方玄鸟诗社秘书长,《枫雪文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