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跑家》: 一部琳琅满目、色彩纷呈、鲜香汁浓的好作品
文/唐 琪
好的文学作品都有这么一个特征:读了放不下,读完经再读,读后有念想。《跑家:那些埋藏民间古董传奇》(以下简称《跑家》)就是这样一部琳琅满目、色彩纷呈、读后齿颊留香的好作品。作品中高古奂美的古董形象,幽远丰富的古董知识,历尽劫波的古董身世,形色各异的古董跑家……醇厚感人的质朴乡情,急人所难的侠义之情,护宝为国的爱国挚情,个性独立的奔放豪情,爱与相知的恋情,寻寻觅觅的苦苦痴情……斩截古朴、绘声绘色的陕西方言,绝不啰嗦、活灵活现的精彩对话,精炼凝神的描写,意在话外的绝妙结尾……每每让人为之动容、回味,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写作的人借鉴。
《跑家》取材鲜活、视角独到。作者许海涛是渭城中学1988级的学生,他的语文老师——老前辈金朋先生,喜好古物,学养深厚,许海涛不仅跟金老师学到了语言文字的能力,毕业以后,依然追随金老师学习,还学到了丰富的收藏知识。许海涛进入了“跑家江湖”,既是参与者又是经历者,既是跑家又是写家,深厚与扎实的生活积累与文学积累使他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似曾熟悉、却又陌生的民间文化窗户,展示了神奇、神秘、神幻、神圣的民间古董世界。
52篇短篇小说,52扇窗口,每一扇窗子里就是一场浮世绘。琳琅满目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饱满丰实的蕴味,呈现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陕西关中农村的风物人情,堪称色彩纷呈,鲜香汁浓的盛餐。那些让人心生欢喜爱慕的国宝文物,他们曾是古代艺术家凝注心血的挚爱,他们曾是代表皇权的国之重器,他们曾是钟情者的心尖宝贝。这些珍品、真迹琳琅满目,栩栩如生,在作者精彩传神、凝练准确的语言下,散发着沧桑老旧、清辉幽远、古韵高致的迷人魅力。《小碗》中关于庄重圆润、玲珑俊秀的大明成化小碗的描写,短短五行字简直就是瓷家成长手册,既使人心生遐想,沉浸在想像之美中,又让外行的“素人”在了解瓷器鉴赏知识的同时,满目生辉,唇齿生香。《面条柜》中,“种竹藏云,移松引月。抚琴养性,读书怡神”的雅致诗句,加上字迹隐隐的银辉,精美、幻化的自然漆色,读之仿佛移步明代书院,竹影扶苏,书香阵阵,一身轻辉,一身通明。
让人牵心动容的是这些古董文物的身世。他们或辗转曲折,几经颠簸,或落寞幽寂,被撂土坑,被埋泥中,或瑟缩悲风,漫湮路口、树下,或视作粗物、贱物,用来栓牛,作村口纳鞋底时的坐具……。“北方有佳人兮,遗世而独立”,这些文物想当年风华绝代,尊贵无比,谁曾想世事沉浮,沧海桑田,历史的烽烟将他们推翻、打碎、污损,和泥沾土,已面目全非,直落得“驿站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被埋在土崖背的兴教寺捣练石,即便回归教寺,让人还是不免质疑“有多少僧袍天天捣”,《捣练图》的洗衣石槽上的捣练图,刻线内容丰富,四位漫步徜徉的高髻长裙贵妇,与手持木棍围站石旁的侍女,躬身站立的太监,似乎都在暗示她的归处应是唐代皇家园林或是别墅呢!但她又是经历了什么而流落到寺院?
稀世珍品明代大型根雕,巧借形式,亭台山色,小桥流水,本应被最后一位主人细加呵护,但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埋在了坡坡地。它的那个主人是不是怕啊?或许主人有罪,但这凝聚着人类共有智慧的艺术品有罪吗?或许它的最后一位主人得到它的手段有罪,只能将曾经的行迹抹藏?如果是这样,我们也要兴叹“天道有常,从不欺人”。根雕最终被挖出来了,但遭际还是令人唏嘘:因礐满实实的泥土无人识得真面目,它被撇在廖天地中作普通的老树根用来栓牛,牛场清理后,又差点被扔进垃圾壕。我们还有多少稀世国宝,仍在暗夜里默默哭泣!




唐琪,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全国语文能力竞赛优秀辅导员,作文大赛优秀辅导老师,撰写论文多次获得市、区一、二等奖,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现就职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中学。

【作家简介】许海涛,咸阳周陵人,好古董,喜文字。藏品皆得自关中一线跑家,文字散见报刊和网络。

段桂双简介:段桂双,笔名段宇,河北省衡水市人,医生,喜欢诗,提倡胡大一教授的‘‘双心医学”,提倡“诗歌疗法”,提倡“治未病”,著有《段宇诗集》,衡湖诗苑主编,衡水头条主编,投稿可加主编微信。
微信号:duandaifu 1968

长按二维码关注衡水头条 衡湖诗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