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

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困,只要有一个读书人存在,这个家庭就有希望
—--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这是一个看上去就是贫寒之家的院落。
三间门朝南砖木结构的瓦房,瓦是十几年前的水泥瓦,门窗油漆斑驳,用砖头一八墙垒的院子一米多高,有院无门。两间面朝西的厨房低矮破旧,门似掩非掩,黝黑的墙壁从外面即能看到。

我想,这样的贫困户,一定名副其实。
“谁在屋里”?陪同我入户走访的村妇女主任大声问。
正屋的门“吱”的一声开了,一个四十出头,个子不高,穿着土气,但也算干净的妇女应声打开了门。她可能在整理东西。
“你在忙啥咧,搞扶贫的来你家走访”。妇女主任快人快语地说。然后又低声对我说:“这是今年精准识别回头看新纳入的贫困户”。

下乡扶贫以来,我工作过两个村了,这是第二个村。其间,除了填写档卡,多次走访农户和贫困户,经常和贫困户打交道,见识过各种心态的贫困户。说实话,在我心中,已将农户(包括贫困户)分成几种类型:知足感恩型。这类贫困户经过帮扶,得到不少好处,已经脱贫了,很满意,他们感谢共产党,感谢习近平,当然也感谢我们这些扶贫干部;贪得无厌型。这些贫困户本来已经脱贫了,但尝到了贫困户的甜头,不愿脱贫;哭穷叫穷型。为了蝇头小利,装穷扮穷,也想分到扶贫一杯羹;牢骚满腹型。本身不具备贫困户的条件,但看到贫困户大把大把地得钱,眼发红,嘴流哈喇子,发不完的牢骚;麻木不仁型。自己不符合贫困户条件,当不上贫困户,知道发牢骚没用,也不愿得罪人,干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村干部、扶贫干部敬而远之,一问三不知,知道也不说;抹黑干部型。有的农户低保、残疾证被取消了,或者目的没达到,怨天尤人,说村干部优亲厚友、贪污受贿。本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很正常,可是为了提高“三率一度”,我们只好不停地走访,不停地宣传,给贫困户送钱送物,有时还得弯着腰跟他们说好话。
就在前不久,我曾走访一户盖楼的农户,问女主人对扶贫政策知晓不?她说不知晓。
“上次在你们村开会,宣传扶贫政策你不是参加了吗”?因为她带个金项链,夏天容易看到,我印象深刻。

“我忘了”她回答。
“那你认为你符合贫困户的标准吗?”
“我符合啊”她说。
“你家盖有楼房,这一条就不符合”。
“我有楼不能啃楼啊,我盖楼借人家十来万不该是贫困户吗?你们要给我十万块钱我不就脱贫了吗?”
我一时无语。
更新鲜的是,我还经常见到一些贫困户在村超市开的棋牌社里打麻将,而且所赌筹码不算小。
说实话,这几年,过去脑海中形成的 “勤劳、善良、忠厚、老实、质朴”的农民形象,快被我所遇见的有些农户消磨掉了。
——按照经验,我觉得这一户也会哭穷叫穷。我例行公事,打开走访记录本,询问女主人:
“你这一户户主叫啥”?
“何俊生”
“几口人?都在干啥?”
“四口。我们两个在家务农,两个孩子,儿子何定成,17岁,上高中,女儿何欢欢,12岁上小学。”

这时,妇女主任插话了:“她男人腿有点残疾,不能出去打工,乡里给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一年三千多块钱。她照顾孩子也出不去,家里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收入。为了给孩子攒学费,她每天出门见到能换钱的东西都捡回家。”
我这才注意到,院子的西南角,堆了一堆饮料瓶、易拉罐之类的东西。我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屋里,房间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只有桌子上的一台14吋的旧彩电和房间里的一台破电风扇算是值钱的东西了。我又探探头,里屋不见衣柜,衣服都挂在房间里扯在墙上的铁丝上。
唉!有人假穷,有人真穷啊!
“把你的扶贫手册拿出来我看看。”我对女主人说。

她随即到里屋拿出一个带有“精准扶贫”标志的红袋袋------政府发的爱心扶贫袋,里面装着贫困户的相关资料。当她寻找“扶贫手册”时,一张折叠过的纸不小心掉落了,我顺手捡了起来,感觉不是政府发的东西,就顺便问她是什么。
“这是我儿子定的计划”她说。
“什么计划”?
“你看看就知道啦”
我把那张纸打开,是一张普通的16开带格子的作业本纸,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为了改变命运,我一定要勤奋勤奋再勤奋,刻苦刻苦再刻苦,努力努力再努力!朝着以下目标奋进:
2018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2022年考入中科院研究生;
2025年读博;
2028年出国留学。
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让父母打我的脸。
何定成立誓
2017年2月
我心中一震,正疑惑间,妇女主任说话了:“去年村里就想为他家报贫困户,但他家没申请”。
我问女主人:“为什么不申请”?
“儿子不让申请,他说贫困户又不是光荣户,咱不争。”女主人说。
“那今年怎么申请了”?
妇女主任又插话了:“不是她申请的,这庄开评议会,老少爷们儿共同推荐的,都知道她儿子学习成绩好,是个好苗子,家里没钱供应。”
看来绝大多数群众还是质朴的,素质低的应该为数不多。
“那你儿子在哪里上高中,平时考多少分”?
“在县里一高上,平时考六百分左右”。
啊,怪不得,不仅有志向,而且有实力。当然,那个清华可不是说考上就能考上的。但这个孩子,已经让我刮目相看了。
说起儿子,女主人仿佛眼睛亮了,神采也飞扬起来:
“俺孩自小就懂事,知道学习,一直得奖。”我注意到,屋里的墙上确实贴有不少奖状。
“到城里上高中后,几乎没买过新衣裳,俭省得很。”女主人接着说,“头发长了从来不在城里剪,都是回家剪,城里剪一次十块,回家剪才五块。”

“每个月回家一次,坐车坐到集上,从集上回家有车也不坐,都是地奔走,就为了省五块钱,有时到家天都黑透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我在心理感叹。
“他常对俺说,人穷志不能短,别教人家瞧不起。咱缺钱又不缺水,衣裳要洗干净,家里要收拾好。你瞧我天天忙哩不得了,哪顾得收拾。”
女主人说这些时,脸上漂浮着自豪的神采,仿佛看到了儿子的未来。
的确,在村里,有的人物质上装穷,精神上真穷!有的人物质上真穷,但精神上并不穷!可是俗世往往笑贫不笑X,谁奈其何?
走访结束时,我和妇女主任同女主人告别,顺便说道:“你儿子很争气,又叫定成,一定能够成才!”
是的,这孩子能够成才,我坚信。这个家庭的贫困,也一定会因这个孩子而改变,我更坚信。古人早就说过“有志者事竟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民间更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
女主人却憨憨地笑笑:“谁知道吔..... ”
刚步出这个小院,妇女主任就感叹了:俺儿要有那孩子一半恁争气,我就满足了。他今年也上高二,回回考那一二百分,挑吃挑穿,就知道花钱,玩手机......”
我问她:“你家干嘛的?”
妇女主任说:“在集上开两个店,一个卖服装,一个卖电器。”
我又无语了,却突然想起“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