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祖黄帝像、舜帝像,此图像来自新加坡
洛宁县城郊乡溪村村姓氏文化调查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老虎
洛宁县城郊乡溪村村有余、侯、张、杨、黄、吴、曹、吉八大姓。其中余姓800多人,侯姓300多人,张姓300多人,杨姓200人、黄、曹、吴、吉姓各100多人。余姓、侯姓、张姓、杨姓有祖祠。现收录余、侯姓谱序供姓氏爱好同仁分享。

余氏家谱世系序
祖居湖广省湘阳府湘阳县余家沟人也。自明洪武年间始祖万山迁居河南河南府永宁县东,距城拾伍里余庄镇。既又东移居溪村,距城拾柒里,卜居河水之滨,而选择莹地于寿安山之前。亲疏远近应不紊也。窃考康熙年间贞等祖建立坟碑追叙祖宗,特叙某代某名而本支未尝切指。厥后勒诸石者未见,笔於书者莫闻。虽乾隆三十二年又有笔记,万山祖以来之亲疏远近有不敢以妄议者。予兄弟二人尝闷坐书斋计无所出,因不揣固陋於族间父老商议,及此咸谓此诚。木本水源所系,不叙家谱则日后更有亲疏不识为亲疏者,重本笃亲庸可望乎?故集合予一门父老,筮卜吉日,即传闻一支先人并现今名讳次序之真切者一一叙之。使一门支分派别朗如列眉。亲疏远近了如指掌。欲后世之人世世敬藏。凡有子若孙者,成丁之后仔细添注。庶后人之接叙有据焉,慎勿草率予深望之。
峕乾隆肆拾贰年拾贰月 榖旦
十二代孙:生员、逢乙、绍虞、谨序
余氏辈字
前二十代:万、之、苗、应、库、自、知、养、祯、腾、文、逢、松、三、克、百、占、光、长(尊周守红)、明。
后三十代:孝、毅、承、宗、训、勤、廉、树、聪、灵、丙、寅、超、选、理、辛、甲、玉、政、兴、宏、发、双、奇、志 世、聚、勋、忠、英。

侯氏家谱序
侯氏家族源远流长,偕华夏文明同生共兴。相传禹为侯氏始祖,有后裔封为侯位,子孙以地氏称为侯氏。春秋战国时代即为族姓。上溯到秦汉时候,侯氏家族已遍布全国各地。史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许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使侯氏家族在河南形成了一支望族。
侯氏家族祖上人才辈出,秀士如云。历代不乏精忠报国之士和文化名人。明代侯恂司职兵部侍郎,侯方域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名剧《桃花扇》,流传至今。侯芝,清代著名女文学家,有词《再生缘》最为著名等。
溪村侯氏居洛宁城郊乡溪村村,城东十里河洛之畔,现有人口三百多人。传祖上明初已居于此,系村中独姓,并在村中央位置修侯氏祖祠。若干年后又有他姓迁入,侯氏与他姓和平共生,荣辱与共,繁衍至今。
溪村侯氏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遵道守规,耕读传家,后代勤奋聪慧,多有才俊。清代出有侯乙位等。民国时期,有侯学道居秀才位,传教与邻村、邻县,享有盛名。又有侯好儒,早年在军队任职,建国后供职于安徽省水利厅物资处正处级主任。
明末战乱,侯氏家族迫于生计,分三支迁于他乡,一支侯百霑迁于洛宁杨坡刀环,现800余人;一支侯世寅迁于马店小街,现有200余人。三支侯世兴迁至赵村方村,现有600余人。其他散户于余庄、花泉、上戈、皇城零星分散。
无论迁于何处,后代勤奋创业,和睦乡邻,人丁兴旺,生生不息。每逢大年大节,各支族人相互走动,续亲传字,拜祖祭典,其乐融融。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族人尊老爱幼之道不可不念,后人追念祖宗之意不可不叙。故蒙我族长辈新魁召唤,聚族下贤能之士等修订家谱,再铸家道以存之,遗于后世醒做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使我族人子子孙孙知其先祖,承其血脉联系之族情,对谱认亲,继传百代。修此序是我辈之予望。
撰稿人:侯宏亮
2018年11月29日
附:侯氏辈份歌
尚振世万士 永宗克国学 好子成大明 愿望长安乐
孝敬仁可守 文光迎新秀 金冠德兆耀 延庆登宝荣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