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北京到深圳
――庆祝深圳建市40周年
祁念曾
那是中南海的春风,
把沉睡了多年的神州大地吹醒。
那是天安门的红灯,
把黑幕沉沉的夜空照亮。
啊,北京!
你吸引了多少莘莘学子的目光,
你温柔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灵……
是未名湖的碧波,激荡我青春的岁月;
是香山的红叶,点燃我生命的激情,
在十三陵水库,我洒下辛勤的汗水;
在八达岭长城,我高唱聂耳的歌声……
随着世纪伟人那拨乱反正的身影,
踏着南海边汹涌澎湃的涛声,
我怀着三分梦想,七分热情
来到了这个刚刚破土而出的南国新城
啊,深圳!
这个四十年前鲜为人知荒僻的渔村,
竟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从蛇口开发的第一炮,
到莲花山下展翅高飞的大鹏;
从深南大道上滚滚的车流,
到西部通道那崛起的巨龙;
从小梅沙欢跳的浪花,
到欢乐谷朗朗的笑声;
从宝安机场迎来五洲四海的嘉宾,
到罗湖桥头送别依依不舍的亲朋……
这是一曲曲唱不完的华彩乐章,
这是一幅幅画不尽的良辰美景!
在中华儿女的血管里,
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涛;
在炎黄子孙的胸膛里,
激荡着泰山昆仑的雄风。
江南水乡的温柔秀美,
戈壁大漠的壮志豪情,
都汇集在深圳这块热土,
重新开拓历史的使命。
啊,北京——深圳!
啊,深圳——北京!
深圳和北京心心相印,
北京和深圳息息相通。
莲花山上的伟人正神采奕奕从北京走来;
五洲宾馆的客人刚从北京启程。
时传祥的双手牵动陈观玉的臂膀;
雷锋班的汽车满载丛飞的深情;
“中南海”连着中国南方的大海,
钟鼓楼敲响新时代的钟声!
“三千年的中国看西安,
三百年的中国看北京,
四十年的中国看深圳”
——这就是中华民族生命的历程!
我从北京出发,感谢你,
给了我激情燃烧的青春,
让我有了智慧、理想和坚定;
我来深圳开拓,感谢你,
给了我创业的酸甜苦辣,
让我有了胆略、意志和从容。
从北京到深圳,
我才有了永恒的友谊、忠贞的爱情;
我才有了丰硕的收获、多彩的人生! 
啊,北京——深圳!
啊,深圳——北京!
你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
你永远活在我的血液中。
如今虽然我已两鬓飞霜,
但这颗永不衰老的心啊,
永远为你们扑扑跳动。

祁念曾,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日报》记者、陕西省教育学院副教授、《写作导报》主编、《惠州晚报》总编辑、《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中国写作学会成人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秦风》杂志社社长,国际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前景经典文化研究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诗集《春天的歌》、《人生之恋》、《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宝鸡漫游》、《艺术家的脚步》、《岁月如歌》;报告文学集《鸡峰啼晓》、《千秋业》;评论集《苏轼凤翔诗文赏析》、《新时期文学》;学术专著《史记注译》、《写作与作文教学》、《新闻探索与实践》、《高等写作教程》;新闻通讯集《创业壮歌》、《世纪交响曲》等。
《苏轼凤翔诗文赏析》获1991年中国写作学会研究成果一等奖,论文《写改革窗口 绘时代雄风》获1992年全国当代文学研究一等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获1993年全国诗歌菊花奖,并入选全国统编的语文课本。长诗《延安松》获2002年首届“西柏坡杯”文学大赛一等奖。报告文学《当代“杞人”》获2003年全国新世纪之声征文一等奖。散文集《岁月如歌》获2005年“全球华人龙文化金奖”。《祁念曾诗文集》2007年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2009年被评为首届中华之魂文学作品一等奖。2012年为中央电视台创作大型专题纪录片《中国精神》、《客家魂》等,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誉为“时代的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