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燎干”节
等一会
岁月匆匆,春秋更替。一个人的内心,会珍藏许多铭心的往事。当回眸风雨历程,开始学会怀旧的时候,看到亲人们又要过“燎干”节,看到微信圈图片,很是感动。
燎干,也许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古迹,久久留存在我儿时的记忆深处了。
家乡这个“燎干”微信图片刷屏了!正月二十三“燎干”是老祖先千百年留下来的一种习俗, “燎干节”寄托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愿望和暇想。这是人们理想的火花,创造的火花,生生不息的生命之花!她饱含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中午就在微信里看到朋友们发的捡柴图片,我的亲戚在群里议论纷纷,今年“燎干”要到哪里?有的人建议下乡,到李家沟我姨侄家去,有吃有喝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有的人说在城里也行,下午三点左右决定下乡,那里柴多天大地大可以尽兴把一年的晦气,不吉利,一切病疾,全部用火燎的干干净净!在柴火点着的时候,大人们都要从火上跳过去,也叫“跳火喷”,胆子大的孩子们,也跃跃欲试卯足劲儿往过跳,看那牙咬着嘴唇、攥紧拳头,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的架势,是要完成人生的一种跳跃。太小的孩子要大人抱着在火堆上跳一跳,还有几个月的娃娃就由父母把衣服之类的东西在火上燎燎也行的。
燎干,其是收心会,是人们自发地给自己收心,燎干慵懒燎干散慢,包括各种欢娱,都以火的方式从此禁止。
随着这一天的结束,算是真正过完了“年”。从篝火上跳过去,是为了让火燎去一切晦气、烦恼和不顺,希望来年顺顺利利。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期待,但是,生活里也有太多的不顺利,于是,让火神帮忙燎灾、驱瘟,祈求这一年的福安。现在正月二十三的燎干节(宁夏方言称燎骚干),就是这样传下来的。

燎干最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是扬花。火即将灭了的时候,拿来铁锹,说:开始扬花儿咯,用铁锹轻轻地铲起一点说:麦子成咯!然后扬起来,火星满天飞。然后再铲起一点,说:糜子成咯!荞麦成咯!玉米成咯!洋芋成咯!眼睛随着烟花的起落,愿望却飞到了很远,愿望粮仓满屋。
正月二十三,是春节结束的标志。过足了年的人们便纷纷走向田地,在春风里开始播种希望……
2019.2.28泰国披集府华侨学校书

作者简介:等一会,本名孙永成。七十年代出生在宁夏盐池,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把生活中的人、鸟、物语汇编成文字给大家读读。在泰国支教,偶有散文,诗歌发表在诗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