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散文缘
文/吴玉斌
我自写作以来,喜爱散文,尤喜游记。从先秦诸子到当代名家,美如珠玉的文章层出穷。信手拈得即是名篇,我是一有闲暇定是拜读不辍的。
散文大家代有其人,这一点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论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还是下笔如“行云流水”的苏轼,他们的散文寓哲,寓理,有骨,有气。从哀哀陈情的李密到击鼓骂曹的祢衡,行文中透出的瑰丽之韵,缜密之风见度,见神。这些流传千古的章句令人惊叹,拍案!
我见散文如醉汉遇酒,似乞儿得食般贪婪。一篇优秀的散文,一读之下,犹似甘泉入口,清洌无比,直沁心脾。
其实一篇好的散文是形散意不散,字散文不散,词散神不散,节散章不散。先辈们留传下来的文章虽风格各异,立意不同,但大都尖锐,精辟,悠远,馨香。每重读一次,便有一层新的蕴涵。写作起来虽词不达意,文不惊人,但却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个人在这方面有所心得,分享一下。在写作之前,先要阅读大量的文章,要心笔共鸣。当然了,灵感还是要有的,有了感觉就可以天马行空,笔走龙蛇,大写而特写了。
写作时,首先要抓住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从中寻找出契机,这样就可以下笔了。再有,要树立一个鲜明的标杆或旗帜,此是关键。另外应该,也必须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就说这个道理。
写作时,运笔轻灵一点,飘逸一点,豪放一点。还要充分体现出个性,不拘一格一事,能达到批判或讴歌的目的即可。
总之,写文章要做到“三多”,即多看,多听,多写。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编辑:山旮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