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泥土地
文/魏付海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的中东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村。这里并不富裕,但我却深深的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咿呀学语、姍姗学步、上小学、剜菜、割草、摸鱼、捞虾、粘知了、捉蚂蚱。还在这片土地上做过青春梦、考学梦、当兵梦、教师梦……。
记得小时候,邻居家宝宝比较胖,把脖子“淹”了,由于那时间医药还不那么发达,所以老人们就把墙上泥土碾成细细的粉末撒在“淹”处,且不说有没有科学依据,还是效果怎样 ,就这个做法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祖辈对家乡这片土地的赤诚,他们把家乡的泥土当成宝,当成灵丹妙药。
五六岁正是男孩子调皮的年龄,由于兄弟姊妹多,父母要参加生产劳动,根本顾不上照管我们,因此家乡的泥土,就成了儿时最好的玩伴。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用坑塘里的泥土,把浑身上下涂抹一遍,顿时感觉到身上凉凉的,滑滑的,比现在的空调不知要舒服多少倍,然后一头扎进坑塘内,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如果天气持续干旱,路面上就会有厚厚的一层泥土沫,我和小伙伴们就把家中的小铁碗拿出来,把泥土沫收集到一块蒸”馍馍”,然后把蒸好的”馍馍”用手捧起抛向空中,顿时伙伴们被泥沫吞没了,等泥沫散去整个人只露出嘴巴和眼睛了,我们在泥土地上追逐嬉戏,好开心,好快乐。如果下过一场透雨,小伙伴们又把脚下的泥土玩出了新花样,我们用泥巴捏成各种小动物,或做成飞机、汽车、坦克等的模型。那时间农村没有五花八门的塑料玩具,泥巴就成了孩子们开发智力的神器。在父辈眼里,我们就是泥巴孩,泥里滚,草里爬,只有这样,女孩才水灵,男孩才健壮。那时的我们真的很少得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病,因为我们更贴近自然,并且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上小学后,每每放学,我们就挎着篮子到地里割草喂猪喂羊,踏着松软的泥土,闻着淡淡的野花香味儿,呼吸着新鲜空气,顿时使人心旷神怡。这时你会感觉到土地才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上初中时,每星期只能回家一趟,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到自家的菜地里转转,给菜地松土,施农家肥,捉菜叶上的青虫。然后拔个水灵灵的萝卜,把青青的萝卜皮一圈圈剥下,津津有味地嚼着,清凉爽口,直甜到心头。看着菜园里各种绿色的蔬菜,由衷的感谢脚下这片土地。
如今为了生活漂泊他乡,虽离家千里,但也时常想念家中的那片泥土地。每年春节回家,在有限的时间里,我总要抽空到田间散步。看着脚下的泥土我仿佛看到了家乡土地上奋斗不息的父老乡亲,仿佛看到了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身影,仿佛看到了他们朴实的笑容和太阳般热情的眼神。捧一把泥土,感受家乡的温暖,捧一把泥土,感受那淳朴的爱。春种秋收,从泥土里刨食,乡亲们的心血和汗水全洒在脚下这片土地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家乡的土地情更深了,心贴得更近了,对脚下的土地更眷恋了,因为她不但养育了我的祖辈,也养育着我及儿孙。
2019.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