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渠村史姓兴衰记
我们牛渠村目前有吴王两姓,但历史上还有史姓家族,并有“龙头山、椅子圈、史家坟里龙叫唤”的传说。从传说中看史姓家族历史上要有相当一段兴盛时期。从现有史姓坟茔上看很具规模,说明当时史姓家族必定兴旺。

提起牛渠村史姓传说,就要回溯到唐朝皇帝李世民的谋臣李淳风。李淳风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记室参军。李世民平定天下,建立国号大唐。李淳风依然朝中为官。朝中无有大事他也懒于上朝,平时闲游看看风水之类。一日从熊耳山转到连昌川的牛渠村地段。连昌河流水潺潺,沿岸鸟语花香,地域宽阔,遥望群山苍翠,山峰重叠,气势非凡,甚有灵气,真乃一风水宝地也。再看一村庄,座落群山之下,群山环绕,非同一般。刚进村就听见一群顽童歌吟“龙头山、椅子圈,史家坟里龙叫唤。宅延村、郭大汉、一天能吃一斗面。”不由心一惊。何故有如此口头禅,一定有出处。留心观看四处山脉,竟发现从远处延伸下来的一道山脉,酷似龙头,活灵活现,龙身也将生成。联想到任其成型必将危岌大唐江山,应尽早降除。
当时在不远的河西村外有一水潭,常年湖水不断,人称龙潭。每日龙要到龙潭饮水,李淳风就叫在龙潭附近盖一座祖师爷庙,要破此龙。祖师爷庙屡盖屡塌,后来又推算出来先塑祖师爷神像,后盖庙。祖师爷手执大刀,凶煞骇龙。从此龙再也不敢到龙潭喝水了。龙是离不开水的,日久被活活渴死。
牛渠村史姓从此慢慢由盛到衰,家族逐步没落。牛渠村历史上多次经大自然的洗劫,史姓家族更是一落千丈。延续到晚清嘉庆年间,仅有史九皋、史九林两兄弟。民国时期史姓人家已不见了踪影。六十年代仅存史家坑遗址后来由王姓南门承管。
村名学说
每个村庄的村名大都有历史依据,属村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村名大致是有地里位置,姓氏居住地,方位指示,传说典故,管辖机构几个方面而来。每个村名都有它的历史渊源或传奇传说,随意改动或变更都是不严谨、不科学的。近代由于繁体字简化,也出现有自由化现象,无论如何变更都应保留原汁原味,保持历史依据和风貌,体现其历史价值。
我们“牛渠村”名也是有来历和依据的。牛渠村历史上经受过大自然的浩劫,原址而是在如今东南方向连昌河的当河滩,西面正对吴峰岭的“铁牛寨”,铁牛寨就座落在一头酷似静卧黄牛之背上,高耸雄伟,气势磅礴。古时的连昌河很窄,号称“七步连昌河”。两岸地域相当宽阔,土地具有千亩良田之称,同时从上游延伸下来一条“大蟒渠”滋润着广阔的农田。“铁牛寨”的“牛”,大蟒渠的“渠”,合并“牛渠”二字,村名就叫“牛渠村”。
牛渠村名历史延续已久,是具有鲜明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旧时由于社会贫穷,人们热衷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乐居生活。而当时的牛渠村,有地、有水、有牛,就象征幸福。牛渠寓意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幸福安康。而近代出现把“牛渠”误写成“牛曲”的现象。虽说“牛渠”和“牛曲”同音,但意思相反,寓意也截然不同。“牛曲”的“曲”字与“直”是反义词,并且含义是不合理不公正。隐透折射出阴险黑暗。况“牛曲”与“扭曲”同音,从本质已失去“牛渠”原有的风貌和原汁原味,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原有的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村名是不能随意改动和变更的,望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定要继承发扬村名文化,重视历史,正确运用村名,发扬光大历史上先人们留下的村名遗产。

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