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我们在礼。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地处豫西山区,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优美。且紧临县城,地势优越,交通方便,地灵人杰。全村有三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1202户,4386人。
过去,村人戏说:“在礼村似凤凰,东西两街是翅膀,凤头伸到河沿上,凤尾翘到北坡上。”村北有条土龙,跃跃欲试直探在礼村南北中街。村南有孕育中华文明之洛水蛟龙。因此,在礼村有二龙戏凤之势。
然而,这样一个美丽的乡村,以前一度曾因党组织焕散,党建不力造成干群对立,社会矛盾激化。有群众多期赴京上访,影响到安定团结。同四周邻村相比,在礼村成了落后村,问题村,拖了乡、县的后腿,令人扼腕叹息。
2011年,在礼村借助修洛卢高速公路之契机,被洛阳市确定为洛宁县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同时,被定为省委统战部定点帮扶村。从此,省委统战部同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布置,合理安排,群策群力,规划实施了“在礼.同心社区”。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史济春、陶明伦,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县委书记孙君奎,县长张献宇多次到在礼村调研指导。现任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孙守刚上任就来到在礼村调研,多年来,省委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亲赴在礼村察看督导工程进展情况,多方筹集投入资金上亿元。2016年至2018年在礼村利用上级扶贫资金近290万元,对村内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其中争取省派第一书记财政专项资金158万元,新建道路2880米,使辖区3个自然村组组、户户通水泥路;打机井2眼、安装路灯220盏,实现所有自然村主干道照明全覆盖。
抚今追昔,四十年间,国运、村运、家运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改革实现了人们的追求愿景,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谈起家乡巨变,老党员们动情地说,他们还不服老,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要为家乡发展贡献余热。村民们议论纷纷,说过去村里都是土路,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推辆自行车也难走。如今,出门水泥路、柏油路,开着私家小汽车上高速,好神气。出行太方便了。2012年,辰龙腾飞,龙飞凤舞。在礼村这只古凤开始涅槃。“在礼.同心社区”工程于6月20日开工建设。2015年完成26栋住宅楼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等主体工程,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2017年完成全部配套设施,交付使用。安置本村拆迁户及全县移民搬迁安置点。
过去,在礼村是一个贫困落后的丘陵山川村,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小山村,吹暖了人们的心田,吹美了山村的面貌。洛卢高速公路在在礼村设立收费站,使在礼村成为上下高速的出入口,成为洛宁县的东大门。公路旁的26栋7层高楼拔地而起成为洛宁县的一片风景。同时在在礼村北坡由洛阳利源祥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了土地流转,开发了寿安山生态园碧秀山庄生态旅游区。在村高速引线南统一实施了洛河综合治理,正在建设美丽的滨河公园游乐区,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美丽乡村。加之“天宁木业公司”、“富宁木业公司”落户在礼村。村民们生活水平节节高升,一天比一天好 。以前我们村就只有一个小学,高中生更是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以后,高考制度一恢复,大家都努力地学习。现在我们村仅硕士、博士研究生就有十多个,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古老在礼的面貌发生了巨变。在礼村这只古老凤凰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只金凤凰,展示着洛宁县的秀美英姿。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乡巨变,我由衷的感叹:“还是党的政策好,还是改革开放好。”
山村变化,诠释了一个时代主题,演绎着一场时代变革,在礼村今非昔比,看今朝,风景这边独好。在礼村多次接受中央、省市检查指导和调研。在礼村的巨变倾注了省委统战部全体干部的汗水和心血。倾注了各民主党派的关切和爱心。他们先后五十余次到在礼村调研指导工作。在礼村村民庆幸赶上了好机遇,庆幸赶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誓言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永不掉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奔向更美好的明天。(马老虎/文 马正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