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远的年味---饧
文/周小战(河南焦作)
饧,音形,现今多用于“饧面”,其实它是糖的古字,今天直解,就是芝麻糖。
饧用大麦芽熬制,历史悠久,它的表兄弟饴,在诗经时代已登场:谁谓荼苦,其甘如饴。
在唐代,饧正式成为春节食点。白居易在两首春节的诗中分别写道: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为什么是胶牙饧?据洪迈容斋四笔解释,主要取其坚固如胶,那是唐朝的工艺。唐朝风俗,寒食节要吃饧粥,李商隐为答谢朋友,写诗: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
到了宋朝的东京汴梁,饧已成为著名美食。《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提到了“泽州饧”这大概是当时的著名商标了。泽州即现在的晋城,我地山西移民不少来自泽州,小董贾村的芝麻糖或许还有泽州传承。
饧,上了芝麻叫芝麻糖,光板的叫灶糖,腊月二十三叫老灶爷吃的,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估计这几天会上不会少的。
茶几上有孩们买的芝麻糖,吃一段,香甜可口,童年的年味十足,索性把糖末与芝麻星也用拇指加口水沾起来吃,我在品味岁月,小女却在一旁大笑。她不知道,我们的童年,有炮放,有芝麻糖吃就是幸福了。
新春又到,往事如烟,年味杂陈,幸亏有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