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个有用的人》
文/风清扬
有用,顾名思义是指:有价值;有用处。人们常常把对自己物质上、精神上有帮助或者能带来实际利益的物体,人,事件,行为等等称为有用。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温暖的阳光、甘甜的泉水、清新的空气,还有和煦的春风、鲜艳的花朵、壮丽的山河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有的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有的则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这些事物,也因为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而被我们喜爱或称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除了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的物品,还发明了大量的人造产品。这些物品涵盖了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棉花、丝绸、化纤或竹纤维等可以被用来织布。土地里生长出的蔬菜瓜果、各种粮食,以及通过饲养或者捕猎动物而获得的肉、蛋、奶,会被烹饪成美食。我们也早已无需住在山洞里或者风餐露宿,而是用砖瓦砌成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或是用水泥、钢筋建成了高楼。现在,我们远行已不再靠行走或骑马了,我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方式,诸如: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高铁、轮船或是飞机。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实用的物品,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此,我讨论事物的有用与否,并不是想提倡“功利主义”。而是希望个人能摆正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不能光想着,从社会中攫取财富,而是首先要考虑,如何才能为他人创造价值?从而使自己变成“有用”的人。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曾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或是家人、朋友,或是在学校里一直陪伴并教授我们学业的老师们。他们对我们的人生,都曾有过莫大的益处。在他们对别人“有用”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年后,绝大多数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谋生。那我们应如何去做呢?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工作中,我们只有在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后,才能从中获取自己的报酬。所以,在我们工作时,不单要熟练掌握好业务技能,还要想他人之所想,尽力做到让客户满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有大家都去努力地贡献出各自的聪明才智,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平时,我们在说话、行动上也应以“有用有效”为原则。事无巨细,只要是对自己、家人或者他人有益的,我们就应该去做。不怕大材小用,万事唯恐力不能及。当我们坚持了这个原则,就能明白那些是应该尽快去做的,那些事情又正在无形中浪费着我们的精力。写文章也是如此,篇幅再长、用词再巧妙、文藻再华丽,如果不能给读者以启示或美的享受,恐怕也只是一篇空谈。
另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意义不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还能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慰籍。小孩子们会通过劳动,期望获得父母的赞许;老年朋友们,退休后也不愿一下子闲下来,有的学习书法、绘画、写诗、跳舞,或者帮忙照看孙子孙女;而年轻人,也愿意有一个充实稳定的工作。每个人都可以从劳动中,得到不同的乐趣。试想一下,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不再被这个社会和他人所需要,那将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