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电视台邂逅英雄王杰之未婚妻
作者:顾锁英
2018年9月,我应邀参加常州抗战老兵赴山东电视台接受采访的全程跟踪拍摄。那天,就在我们刚刚迈入山东电视台演播大厅正准备安排接受采访时,演播大厅五彩的灯光下,上一场采访正欲退场的最后一瞬的一个画面被我取进了镜头,仅此一张。“王杰纪念馆”几个醒目的大字在我的眼前、在我的脑海跳跃!王杰!这个响亮的名字。莫不是读书时期就号召学习的英雄人物王杰?
在山东电视台的几天中,由于安排的时间很紧:有过场、彩排、正式录播等等的程序。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回到宾馆已是夜深人静了。我总想打听一下那位一闪即逝留在我镜头里的被采访女士是谁?但终究无暇顾及。
世上的很多事,也许当你冥思苦想寻求答案时,却是那样的不可捉摸。而当你在不经意间,或在某个机缘和场合中却将答案交到你的面前。正可谓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原本打算全部采访录制结束后,可以在济南多待一天,一是放松一下,二是由电视台的同志陪着我们看看济南的天、看看济南的景。可由于其中一位抗战老兵陪同家属单位有事急需返回常州。考虑既然大家一起来山东,还是一起回去为佳,途中相互有个关照。

就在我们清晨零时决定收拾行李返回,匆匆到食堂等候用早餐时,一个似曾相识又很模糊的背影印入我的眼帘:她!不就是我在电视台演播大厅抓拍到的最后一个标有“王杰纪念馆”背景画面受邀采访的女主人吗?她也在食堂外等候用餐。
一位淳朴厚道的女士——她,就是英雄王杰之未婚妻赵英玲。
王杰同志出生于1942年,是山东济宁金乡人,生前是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位民兵,用他年仅23岁的身躯扑向炸药包而壮烈牺牲。2009年,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赵英玲和王杰相识是在1957年。
1957年,王杰的父亲专门托人到赵英玲家提亲,两家人都很满意这门亲事,当时就定了下来。
后来王杰参了军,赵英玲很为他高兴。但是当时王杰父母身体不好,弟弟妹妹也都还小,为了不让王杰在部队担忧,赵英玲就到已经搬迁到内蒙古的王杰家里照顾他的家人。
1964年王杰的父母再三写信给王杰催他回家结婚,但是王杰因为工作需要,推迟了婚期,怎么也没想到第二年王杰就牺牲了。王杰和赵英玲从1957年相识定亲到1965年王杰牺牲,他们相处了整整八年。在王杰入伍期间,赵英玲也去部队看过王杰两次,平时都是靠写信交流、沟通、互述衷肠。
王杰在1964年的日记中写到:“现在个人还年轻,再晚婚也不晚。在年轻时代应把精力放在党的事业上,多为祖国做一点贡献。”
王杰牺牲时,正在内蒙的赵英玲得到消息后万分悲痛。悲痛之余,她内心深感安慰和骄傲的是:她痴痴守候了八年的情感,她祈盼能相守一辈子的人是一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战士!

之后几年中,赵英玲仍然坚持留在王杰家照顾他的家人,不愿改嫁。后来在王杰父母再三的劝说下,她才改嫁。对于王杰,赵英玲最感动的是他心中只有革命,没有自私自利,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上。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队并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2019年春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不忘给王杰生前连队发去慰问信。
虽然王杰牺牲已经过去半个世纪,而在济宁市金乡县,每年、经常举行、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演讲、座谈等活动,“弘扬王杰精神,传承榜样力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宛若火种,在前仆后继的有志之士心中熊熊燃烧······
现在,70多岁的赵英玲过着平静的生活。无论哪里有宣传王杰的活动或者采访等需要她支持配合的,她都毫不犹豫地前往。她也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千里赴邳州,凭吊心中的英雄,追思那段质朴刻骨铭心的爱!赵英玲平时喜欢哼唱王杰歌曲,熟悉的歌声向英雄倾诉着她铭记心中几十年的爱。这,就是眼前这位淳朴、瘦弱的坚强女性!用大爱的情怀宣讲着英雄王杰生前的故事。我不禁肃然起敬!

我们匆匆用餐,匆匆交谈、匆匆留影。我对她充满一种深深的敬意!一位如此单薄、瘦弱朴实的女性,当年肩头却承担了过多的悲痛和责任!一肩挑起了失去未婚夫王杰的悲痛;一肩挑起了对王杰父母的照顾;内心却深藏着对王杰深深的思念······匆忙中,她说外面有车等着,她马上就要返回。她将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塑料袋双手托到我的面前,说里面装的是几粒大枣和几块山药,让我带到路上吃······我说什么也不会收。我感激她的盛情!我早饭也没顾得吃,追出食堂,她转身、回眸。王杰纪念馆的李主任接她上车,我又追出宾馆大门,她们与我挥手道别。我匆匆记录下她远去的身影······
目送着车轮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街道的拐弯处,我衷心的祝愿英雄之未婚妻赵英玲晚年幸福吉祥······ 
顾锁英艺术简介
顾锁英,又名:顾凡。女,江苏常州人,大专文化。曾先后从事教师、记者工作。国家级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终身会员、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记者协会会员、中国摄影通讯社特约记者、《人民摄影》报社特约摄影师。《大西北诗人》副主编、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州分会会员、 江苏省作家协会常州分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摄影、美术、文学作品几千幅(篇),并在全国摄影、美术、文学大赛大展中多次获得各类各级一、二、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