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言乌龙诗
史海探秘(151)
文/周阳生
一七五,宰相刘罗锅是戏说
一一三二
冒称奴才遭祸殃
刘墉何曾罗锅样
清朝选官有条件
身言书判选才郎
一一三三
身言书判选才郎
身即仪表要堂堂
言为口齿要清晰
书是写字需漂亮
一一三四
书是写字需漂亮
判即思维要明朗
刘墉若是罗锅儿
怎能被选入朝堂
一一三五
怎能被选入朝堂
刘墉也非状元郎
当年乾隆重民才
委屈宦子二甲当
一一三六
委屈宦子二甲当
只因其父列朝堂
其父诤臣刘统勋
乾隆时期有名望
一一三七
乾隆时期有名望
清朝时代无宰相
最高官衔大学士
官制承于朱元璋
一一三八
官制承于朱元璋
宰相权重乱朝纲
成立内阁理政务
一切权力归皇上
一一三九
一切权力归皇上
无奈戏说溢于坊
一部宰相刘罗锅
为史添乱真相藏
[注]刘墉(1719年~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是清朝政治家、书法家。一生以清正廉明门闻名于世。1805年1月病逝,嘉靖帝赐溢号"文清",追赠太子太保。
清朝官衔中没有"宰相"一职,以内阁大学士代行权力。原因是明朝初年,宰相胡惟庸专权,被皇帝朱元璋诛杀,并将一切权力收归自己。清军入关后,也延续明朝官制,不设宰相一职。
刘墉科考时,因乾隆注重在民间选拔人才,虽然刘墉的才学卓著,可当状元,无奈其父刘统勋是皇帝身边的重臣,所以就被皇帝定为二甲进士。
关于刘墉的"罗锅"一说,恐与嘉庆皇帝看80岁高龄的刘墉腰有点驼,谑叫刘墉为"刘驼子"有关,据考古发现刘墉的遗骸有1.9米高,个高年长,难免有点驼背,应不足成为刘墉是罗锅的依据。
至于坊间流传的刘墉奉对乾隆"罗锅诗",被乾隆赏识,当场点为状元一说,恐为后人杜撰,其诗云:
背驼负乾坤,
胸高满经纶。
一眼辨忠奸,
单腿跳龙门。
丹心扶社稷,
涂脑谢皇恩。
以貌取才者,
岂是贤德人。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首诗肯定不是刘墉所作。因为他不可能,也不敢当着皇帝面说出"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这种大不敬的话。加之诗中"一眼辩忠奸",明显是说后来为官时与和坤的斗争。"单腿跳龙门"是说刘墉当状元。在刘墉未入仕之前,是不可能作出如此内容之诗的。所以我认为此诗也是坊间文人之"戏说"罢了。
探秘于此,吾七绝说史。
崇如并非驼背郎,
荣登二甲列皇榜。
文渊学士政廉躬,
史是清朝无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