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
我不反对,在这里活着的人
也不反对在这里死去的人
因为这里,离天空很远
离地下很近
《矿工》
除了黑乎乎的煤。我们
还能从地下深处掏出什么
可是,埋在地下深处的
除了煤,还有活着的我
《风很大》
井口的风很大。因为我们
在地下活着要有足够的空气
可是,在地下活着的人
都已经死了
《巷道》
每向前一寸,黑暗就多一寸
我们要挖多久,才能挖到亮光
《自救器》
这小小的自救器,像极了骨灰盒
活着的时候,我总是带它
穿行在阴阳两界。死后
它却把我死死的摁在里面
《矿难》
总有一些人,会忘了来时的路
所以他们,留在了黑暗里
但是,也有一些人明明记得来时的路
可还是留在了黑暗里
《下井》
我们排起长长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巷道
有时候,我们拥挤在一起。就像一堆煤
不管怎样比喻。我们都是背光而行的人
《在井下变电所》
在这里,除了老鼠活着。就是我了
我分干粮给它们。看着它们认真享用
两年了。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它扒开我的手指,在我的手掌里寻找食物
《我坐在回风口》
西二回通往变电所的回风口。风大
我靠着煤帮坐下,什么也不想
我就想看看远处。一束灯光照进黑暗里
两千多米长的巷道。这光显得太小了
《理想》
他说,还清房贷。我就不干煤矿了
他说,存上十万块钱。我就不干煤矿了
他说,给孩子攒点结婚钱。我就不干煤矿了
……
他们都这样说。一心想着离开煤矿
十多年过去了。在六百米深的地下,他们
依然被黑乎乎的巷道紧紧的咬住
《爸爸,别下井》
“爸爸,别抽烟
爸爸,别喝酒”
两岁的儿子在视频里对我说
好吧。这些我都能答应你
“爸爸,别下井”
而我却半天不能回应你
因为,我戒不掉生存
【编后感】
收到这组写煤矿工人的组诗后,每读一遍心情便沉重了一分,一直处于痛和无奈之中。没有急于发布的原因是:作为读者和编辑心里有话不吐不快。如果说在地面从事体力的劳动者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那这些在数百米地下的煤矿从业者,是不是已到了底层的尽头?
一群看似微不足道的中国人,用他们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粗糙的,从来没有洗干净过的却比很多体面的人都“干净”的双手,给了偌大一个中国以光和热。众所周知,煤矿工人很辛苦,而所有工种里面一线井下采煤工人是最最辛苦的,其他工种依其离采掘面的远近,辛苦程度依次减弱。除了常见的冒顶、透水、瓦斯等致命事故,砸伤碰伤都很常见。工人们健康最大的损害是潮湿、噪音和粉尘。通常在采掘面上互相都听不到说话,人出来从里到外都是黑的,所以矿工一般都有职业病——长期听力损伤和矽肺。防尘面具基本没用,作业面工作的工人如果戴一般的面具,当天就被粉尘堵塞报废。而且井下本来就闷,工人们嫌难受即使有也都不戴。一些私有不正规的煤矿,一旦发生死亡事故,很多矿和矿工家属都选择私了。道理很简单——维权成本太高,不懂维权,维权成功也拿不到多少钱。有的时候死在井里连尸骨都捞不回来。很多地方税收和就业完全依赖矿山企业,所以公安局到殡葬所都会有相当的默契。
从这组作品里,不难看出作者除了对一种生存岗位的描述,更多的是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去剖析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文字简洁干净,寓意深刻,称其为诗歌精品也不为过。
作者简介:榆木,89年出生,山西晋城人。
…………………………
推荐:磨夫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