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朔古木
文/周小战(河南焦作)
植树时节话古木。
瞿兑之《铢庵文存》有“河朔古迹”一文:
其属于树木者,一为修武百家岩之檀门。树据石崖,大可十围,根若车轮,一发五干垂荫数亩,旁跟怒挺一根,去地五尺许,横插寺壁,高倚寺门之楣,人由根下入寺,故称檀门。唐杜鸿渐撰寺碑称为奇檀,盖自唐以前久有此树矣。一为武陟县东之元槐。据碑载嘉靖七年枯,十五年复荣,裂为两株,老干虬结,夭娇參天。寺廊刊乾嘉人题咏甚多。一为孟县韩文公墓前之唐柏,盖以韩墓之故得存也。
作者瞿兑之(1894---1973),湖南人,文史专家。《铢庵文存》成书时间当在上世纪上半叶,百年不到,百家岩檀门不见踪影,武陟元槐被焚于改革开放之初,只有唐柏仅存,令人扼腕。
查旧志:(武陟)古槐植自元时,明嘉靖七年枯,十五年复生枝叶,围三丈,中空,可坐数十人。有碑刊古槐二字。国朝知县龙待,结茅于槐腹,额曰“怀亭",今亭已圮,而槐之枝叶,乘时发生,犹极青翠。(乾隆54年《怀庆府志》)依古槐所建的古槐庙在今龙泉湖公园南不远,村民多有修葺,然槐子槐孙终难称“古槐"。
某太守将伐古树,有客题诗于树云:
遥知此去栋梁材,
无复清阴覆绿苔。
只恐月明秋夜冷,
误他千岁鹤归来。
太守读之,怆然有感,乃停斧不伐。古木是文化,保护是文明,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