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陆地诗词》(19):咏宣纸 有感(原创首发二首)(外和诗一首)
文/段宇(河北)
谁人识字不识宣,
李煜澄心堂有缘。
缘在挥毫泼墨间,
墨韵流芳传万年。
(写于2017年3月13日)
读《陆地诗词》(19)咏宣纸有感(原创首发)
文/段宇(河北)
相识相知在笔端,
笔墨纸砚皆是缘。
缘深缘浅缘自在,
缘在纸上永流传。
(写于2019年2月23日)
和《咏宣纸有感》(原创首发)
文/冷色的冰(重庆)
大地展颜宣纸边,
化字为诗现河山。
意脉沉浮写本心,
诗友情缘千里传。

作者注: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世界驰名、文人必备的宣纸就产生在山清水秀、文风昌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宣城的泾县。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檀是中国特有树种,具有“纤维密长、硾而不断、煮而不烂、捣而弥坚”的特性,宣纸则具有“韧而不脆、净而不光、光而不滑、白而不惨、密而不稠、纹而不乱、润而不滑、搓而不折、老而不朽、色而不褪”等特点,用以写字则骨肉停匀,形神兼备,因以作画则墨分五色,深浅皆宜。因此,宣纸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首选书画用纸,也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优秀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翻来如初。因此,宣纸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毫无悬念地获得金牌。
关于宣纸的产生历史,民间传说是,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伦的弟子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如获至宝,经反复试验,最后成功造成了独一无二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四尺丹宣,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孔丹的首造之功。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即有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南唐后主、词坛天才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
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生宣宜泼墨,熟宣宜工笔。近年来,金银市价涨跌难测,宣纸则只涨不跌,故具有很强的保值和增值功能。

段桂双简介:段桂双,笔名段宇,河北省衡水市人,医生,喜欢诗,提倡胡大一教授的‘‘双心医学”,提倡“诗歌疗法”,提倡“治未病”,著有《段宇诗集》,衡湖诗苑主编,衡水头条主编,投稿可加主编微信。
微信号:duandaifu 1968

长按二维码关注衡水头条 衡湖诗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