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周公《风调雨顺》有感
文/李卫星
一一我和周公(周小战)可谓世交。父辈供职同一单位,关系甚好。晚辈自然情同手足,和睦相处三十余年。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无情岁月的流逝只有点点滴滴的回忆。三十余年最使我記忆犹新的是周公之文采。他聪明过人,思维缜密,善好杂文小品。阅读他的文章犹如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他的字里行间运用朴实无华,不加雕琢的语言阐述人生哲理,以小见大,读他的文章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受到教育和启迪。
今天有幸拜读了周公之大作《风调雨顺》心中又掀起了感情的涟漪,津津有味,感触颇深。
正月十五,十六俗称小年,也叫元宵节。过了元宵节年味已尽就等于过完了春节,趋于平日。所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一元宵节各地都以不同的形式欢渡,龙腾狮舞,欢歌笑语,热闹非凡,人在其中,年味十足。这些绚丽多彩,高潮迭起的浓浓年味对于一般人的感受仅此热闹而已,而周公却与众不同。他所感受到的鼓声,琴声,歌声,戏声和各种传统文化及民间艺术不是一般的热闹,而是百姓风调雨顺的祈愿。
因此,正月十六即日写下了《风调雨顺》一文。
文章简笔直入开始就写了风调雨顺的始之来源。系出自于《唐.礼仪志》又据清朝人梁章钜《浪迹三谈》旁引博证,引经据典。
接下来引出一县令离职典故吐出百姓希望风调雨顺后国泰民安的期盼心里。周公笔下的风调雨顺不仅仅是关乎到百姓的身家性命,而是百姓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祈愿一一国泰民安。紧接着笔锋一转以风雨作诗抒情。自古到今各朝各代以风雨作诗,以风雨抒情,以风雨明理,以风雨励人的屡见不鲜,因为人的一生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雨二字。谁的一生不是在风雨中摸爬滚打,所以,人们祈祷风调雨顺也是求得一生平安。故有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之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