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汉字》
文/风清扬
我心中的汉字,是神奇的精灵。
历史上,它曾于龟骨上被深埋在殷墟之下;春秋战国,汉字被书于竹简后常藏之高阁;它也曾被书写在金黄色的丝绸上,安放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作为遗诏。今天,它们或怡然地躺在图书馆和书店的某个角落,或是被安放在学生的书包里。
它的奇妙之处在于:每个单独的汉字是孤立的,它们并无生命和灵魂。但是,当文字与人的思想相结合后,奇妙的事情便发生了。文字被有思想的人作成文章后,反过来又能影响读者的思想和心灵。它能带我们同作者一起,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或游历山川,荡舟海上。我们的灵魂常会深深地陷入,文字所描述的境界与幻象之中。我们可以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悲欢离合,遍尝世间百味。我们能通过这些文字,上天入地、赏古乐今,于其中感悟不同的人生。
文字之美,其一在形,其二在意。
我们的祖先把写字修成了一门艺术——书法。汉字书法又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按照书写的字体可分为草、行、楷、隶、篆。历代书法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临摹研习,在各种字体中将每一个字又创造出了多种写法,以追求臻于完美的境界。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文徴明的《醉翁亭记》等等……
汉字的文章形式,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记叙文。当我们写景状物时,要写出其中的意境;而当叙述一件事情时,不仅要生动形象,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是当不同的人,去描述同一件事情或景物时,所得到的文章却是千差万别的。譬如做菜,有的厨师做的菜,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而有的人,做出的菜却平淡无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文学大师们对用词遣句都颇有心得,均能很娴熟地使用文字,从而使文字能准确并生动地表达出他们的思想与情感。中国文学史上曾有很多精美的诗歌与名著,他们用文字或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或对历史、人文做出了独到深刻的解析,文学大师们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我喜欢汉字,也喜欢读书。其实,当我投入地读书时,往往会忽略了文字本身的存在。我只是正在同写文章的人,做着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交流。
当我读到岳飞的《满江红》时,我会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当我吟诵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时,又会被“八仙”饮酒的憨态逗地发笑。当我看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时,我又能体会到诗仙久不得志后,忽被皇帝召见的狂喜。
当我读到杨绛的《我们仨》时,她因为对爱人钱钟书和女儿阿圆的思念,而在书中写到:现在我们三个人失散了/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把/和他们再聚聚。后来于2016年,杨绛阿姨也安然离世了,如今只有她和丈夫的文字还在世间流传、回荡……
汉字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很多人,都曾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过,他们无论曾经多么辉煌,也都曾有过困惑、迷醉、惊喜与欢畅,既有过放浪的青春,也有过衰老与无助。我仰望他们,渐渐地连他们的背影也不能看清。那里只有一行行的文字,犹如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还在历史的空间里倾诉过往。
而我们在今天,也正在用汉字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