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婚五十年纪念
文/徐百顺
五十年前,一个贫困家庭出身农村大龄民办教师,和一位偏僻小村长大只上过小学的小村姑结婚了。50年,对于人类历史长河来说,就是一粒尘埃与一座泰山相比,小的微乎其微;50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或至少是生命的一半,已经很值得珍惜;50年,对于一对夫妻来讲,是他们从无拘无束、懵懂浪漫的花季男女,结婚成家,成为相互约束又相互牵挂的老年夫妻。50年,将近2000个日日夜夜,经历了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生儿育女、养老育小,磕磕绊绊,欢欢笑笑……直到今天的步履踉跄,须发花白,相扶相依,相知相爱的老年伴侣,牵手度过了人生最可贵的50年黄金时期,也创造了他们一生最珍贵的黄金价值!所以人们也都习惯把50年结婚的纪念叫做金婚!
对生活的回忆,远远比生活本身还有滋味。
那个年代,男女青年恋爱,仍旧由父母之命、媒妁之约来决定。青年人还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风花雪月的激情!一天早饭后,媒人带着我朝一个小村走去,步行将近一小时,到了女方家。进门寒暄几句话,媒人使个眼色,女方家的人和媒人都从屋里出去了,目的是留出机会,让我和姑娘谈谈话。这时,预先躲在她妈妈屋里塝的姑娘出来了,没有坐在正当屋桌子旁另一张椅子上和我面对面谈话,而是坐在紡花车前地上的草盘(儿)上(麦草拧成的、直径六七十公分大,厚六七公分的草垫子),羞答答地低着头不看我,也不说话。屋里静了五六分钟,我鼓起勇气先开口问:“咱俩人的事,你同意不同意?”她头也不抬就回答:“同意。”等在另一个屋里听“动静”的她的家人和媒人,就都进屋了:“好,好,这就定了!”
媒人领着我,从他家的房后往我们家走。当我回过头又看他们家的时候,发现她站在她们家的房后,隔着矮墙也正在看我。这时我看到她的个头也不低,长的也很俊,虽没有牡丹的华贵,也没有菊花的矜持,但她白白净净,朴朴实实,很像田里狗狗秧喇叭花!决定终身大事的相亲过程,就这样简单。但却让我感到紧张、神秘而隆重,使我一生不能忘怀!
迎亲那天,因家里贫穷,我连一件新衣服也没有添,穿着从亲戚家借来的一身衣服,骑着一辆借的自行车,把她迎娶到家。虽然清苦,但却幸福。50年来,我从来不敢背叛她,因为是在我生命最低谷的时候,她愿意嫁给我,这个真情,是我一生也还不完的。最幸运的是,我们的儿孙晚辈,都很正气孝顺,而且个个勤奋成才。在我们俩金婚到来的日子里,晚辈们带着诚挚的祝福与感情,向我们的金婚道喜!孩子们知道我的大半生都是从事新闻工作。给我的祝贺金婚礼物中,有一件特殊的礼物——“珍藏这一天”——是一张50年前我们结婚当天的人民日报珍藏版。我的外孙知道我喜欢写作,给我买了一枝羽毛笔,使我高兴不已!
若问金婚有何感触?我的感触有两点。一是家庭是个讲情讲爱的地方。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努力发现对方的优点,不要只盯着对方的不足或缺点,少一点埋怨,多一份担当,在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情和幸福。二是选择婚姻时,把金钱、利益、权势的成分看的越重,婚姻、家庭越脆弱;把兴趣、理想、爱好或者“感恩”看的越重,婚姻、家庭就越幸福,越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