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奶奶(外一首)
文/王连清
中华西北甘浚山,有一传说年久远。
当地有位俏姑娘,聪明伶俐人能干。
自幼跟母学纺织,精于织布同纺线。
姑娘捻线细且匀,十里八乡闻足赞。
芳龄已至婚嫁时,求婚接二又连三。
可是无论谁求婚,皆婚未成赴阴间。
后来时过婚嫁期,姑娘婚事难如愿。
姑娘心灰铁心定,不再谈婚闺门关。
亲友来劝媒婆催,姑娘不妆懒打扮。
躲在闺房光落泪,父母心痛似油煎。
一天媒婆又前至,姑娘坚拒心不变。
母亲气急骂女儿,一语出口再收难。
你是想嫁城隍爷,话音刚落奇况现。
一阵黄风黑沙至,瞬间姑娘身不见。
父母大声唤女儿,无奈女儿不得还。
街坊齐来帮寻找,发现一线在地面。
后门一直延村外,人们随线细细观。
最后来到城隍庙,线头绕到庙寝殿。
姑娘真嫁城隍爷,父母顿悟心觉酸。
人们细虑其日期,正是农历三月三。
此后每年到此日,当地妇女皆纪念。
祈求城隍奶奶佑,摆弄针线求平安。
甘肃风俗久形成,民间传承数千年。
2019.2.17日晨于平度古岘创作
兰州拉面
兰州拉面华夏传,兴盛历史近百年。
当年兰州马保子,经济拮据家贫寒。
生活所迫自琢磨,研作热锅牛肉面。
选择面粉很讲究,细白劲道入口鲜。
肩挑城里沿街卖,每日辛劳嗓吼喊。
后来保子续琢磨,牛羊肝汤面兑掺。
结果香味更扑鼻,食客闻之增喜欢。
拉面突出一清字,腹饥食碗太解馋。
后来不再沿街卖,保子自己开面店。
率先推出一碗汤,免费赠予送温暖。
客人进得店门来,香热牛汤面前端。
饮后客人精神爽,醒胃钩欲肚舒坦。
清汤牛面名大振,红透兰州半边天。
后来保子年纪大,传给其子马杰三。
儿子继续清字琢,不断改进面拔尖。
闻着下马知停车,喜获美誉受褒赞。
过去拉面有汤赠,今天可能环节删。
牛羊肝汤好处大,常饮目光如炬般。
兰州拉面史闻名,中华食谱载登刊。
2019.2.18日晨于平度古岘创作
作者简介:
王连清,男,山东省平度市人。是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梦之旅原创文学网作家会员、青岛诗词学会会员、青岛市春泥诗社社员、平度诗词学会理事会理事、古岘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等。喜欢诗歌创作,尤其擅长叙事诗创作,自前年五月以来已创作诗歌两千多首,曾有作品多次发表于“今日平度”、“文化平度、“新韵”、“天柱”等报刊、诗刊上。已有一千五百多首作品被发表在各级微刊平台上。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于去年十二月被刊登在原服役部队老战士诗词选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