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
2018年10月26日在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10月份工作例会上,根据顾问周流宗提议,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决定组织几个人进行“洛宁姓氏文化百村行”调研活动。根据会内安排,于2018年10月27日,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周流宗、特邀顾问孔政杰,会长张泽武、副会长马老虎一行到坡头村考察雷氏家族历史渊源,以及雷氏望族文化。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由张泽武搜集整理,顾问周流宗、孔政杰共同审阅,理事雷学林审订。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
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二、坡头雷氏家族源流概说
三、雷氏家族主要支派
四、雷氏家族人物
五、诰封圣旨
六、雷氏家训
七、雷氏家族排行字
八、雷氏家族楹联
九、雷氏家族匾额
十、雷氏家族历代家谱
十一、雷氏家谱序言
十二、雷氏家族家庙
十三、雷氏祖茔
十四、雷氏家族碑刻

坡头村雷氏家庙

《收集雷氏历代家谱序言》记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
雷学林先生是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我们相识十多年了,他长期以来专注于坡头雷氏家谱纂修工程,对雷氏文化研究造诣颇深。我这次整理《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他积极为我提供自己所修的《洛宁雷氏宗谱》,让我非常感动。我这次整理的《雷氏历代家谱序言》收录雷氏家谱序言共十四篇,以及其它雷氏重要文献资料九篇。其中有清代序言十篇,现代序言四篇,分别为谭杰所撰一篇,雷学林撰写共三篇,即《洛宁坡头村雷氏家谱序》,《洛宁雷氏宗谱再版序》,《重修家谱纪事》。其中雷先生所撰《重修家谱纪事》共分四部分,(一)缅怀故人,立志修谱;(二)乙酉清明感怀;(三)《雷氏东涧公族谱》发现记; (四)写在《洛宁坡头村雷氏家谱》出版时 。以上家谱序言皆为精品佳作,足可传世,特此汇辑,以飨热衷于姓氏文化研究人员阅读。
雷先生自幼生长于坡头村,少年时离开家乡。2003年春雷先生回到阔别33年之久的故乡—坡头村“永安寨”,抚今思昔,感慨万端.......追思雷氏先人的祖功宗德,追忆祖父有田公行谊,找到了祖父有田公所遗的《雷氏(七门)家谱》,常思祖父修谱未遂之夙愿,立志重修《坡头雷氏家谱》,以此告慰祖父及历代先祖之英灵。这次修谱通过考证,不仅澄清了雷氏始祖从山西洪洞迁居永宁坡头村的准确时间,同时考证了雷氏前八世世系传承,补叙了北门家谱,确定了历代修谱悬而未决的排世论辈的难题。并详考了《雷氏祖茔碑》碑文,引经据典,加以注释,方便族人了解雷氏起源、郡望、迁徙、分布,使后世子孙不忘祖籍洪洞,牢记雷氏历代先祖创业之艰辛。在修谱过程中,先后发现了《雷氏穆翁公族谱》和《雷氏东涧公族谱》,这两本族谱,非常珍贵,极大的丰富了雷氏家谱的内容。特别是这次发现了大清乾隆二十九年丙辰科进士江南等处提督学政河内窦需书所撰《雷氏东涧公族谱叙》,乾隆壬申科举人知县牟阳梁三韩所撰《雷氏東涧公族谱序》,坡头村雷印德所撰《雷氏东涧公族谱序》,大原村雷鹏飞所撰《雷氏完祖家谱序》,以及坡头雷冲霓后裔雷履祥世袭恩骑尉圣旨制文,价值不菲,意义重大,这是研究坡头雷氏起源发展的核心内容,对雷氏家族家风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记述了这次修谱的艰辛过程,以及雷氏族人鼎力相助,慷慨解囊,众志成城,终成盛举,家谱得以顺利付梓。雷先生先后三修《洛宁雷氏宗谱》,那是做了一件对家族功德无量的善事,《洛宁雷氏宗谱》的告成,惠及后世,传之子孙,特此追记!

《雷氏历代家谱序言》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整理编辑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雷学林审订
(一)雷警哲《雷氏家谱序》
(二)河内窦需书《雷氏东涧公族谱叙》
(三)牟阳梁三韩《雷氏東涧公族谱序》
(四)坡头雷印德《雷氏东涧公族谱序》
(五)大原雷鹏飞《雷氏完祖家谱序》
(六)雷雨东《白水涧雷氏家谱序一》
(七)雷雨东《白水涧雷氏家谱序二》
(八)坡头雷至健《雷氏七门家谱序》
(九)大原雷鸣离《雷氏八门家谱序》
(十)西王村雷茂源《雷氏历代家谱序》
(十一)雷学林《洛宁坡头村雷氏家谱序》
(十二)雷学林《洛宁雷氏宗谱再版序》
(十三)雷学林《重修家谱纪事》
(十四)谭杰《洛宁雷氏宗谱序》
(十五)雷学林“关于大原《雷氏可元公家谱》的说明”
(十六)雷学林《雷氏完公族谱—大原分支》前言
(十七)雷学林《洛宁县张营村雷氏家谱》前言
(十八)雷学林《中原雷氏统谱第九卷》序
(十九)雷学林“在洛阳档案馆寻找《坡头村雷氏老家谱》未果记”
(二十)河南省洛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对洛宁县坡头大原两村雷姓为争祖茔柏树纠纷一案的查处情况报告
(二十一)《雷氏家谱》中有关雷氏的历史记载
(二十二)关于冲霓后人承袭恩骑尉年代的探讨
(二十三)修谱寄语

(一)坡头村雷氏前八世家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有史,则知一代治乱之兴衰;家有谱,则知一族尊卑之长幼。我族自明初洪武时,自山西洪洞县迁河南省永宁县坡头村,子孙繁衍,世代迭更,只因年深日久,兵反世乱,将十 世 讳 敬哲公(府增生)所叙家谱损失不全,今吾族兄年老,恐后世子孙紊乱,不知远近亲疏,乃费心修补,使后世子孙一目了然。
编者按:此序无款无年代,不知为谁人所作。我认为,这是北门十二世警哲公之同辈族弟所叙的一本支谱。由十八世全声所保存。1967年由南门二十世永年所得,用钢笔照旧抄写,因为是北门家谱,后面没有南门,所以,只抄了前八世。这是目前发现的比较完整的一本前八世家谱。坡头村雷氏的正本家谱,1958年,为了应诉大原雷寨关于老坟遗产的官司,坡头村的数十本家谱被洛阳法院调阅取证,后来那些家谱下落不明,无从考证。
(二)河内窦需书《雷氏东涧公族谱序》






河内窦需书《雷氏东涧公族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谱著则宗法明,宗法明则子姓睦,子姓睦则风化醇。是故溯本源,辨昭穆,别宗支,述功德,彰劝戒,莫重于谱。然谱之制亦不同,或辨世系以纪行实,或阐先德以被声歌。其纪行实者,详于迁史之纪世家;其被声歌者,著于韦传之歌祖德。然亦不自韦传昉也,昔周公以才艺之美,称达孝于万祀者,亦惟是生民绵瓞,思齐下武诸什,足以敷扬先躅,昭示来兹。然则变谱牒而为声歌,厥惟旧哉。顾纪行实之书,学士家类能为之;而被声歌之书少槪见之,自永邑雷氏始。
甲申之春,道经于永,游谒圣庙,适遇玉篆雷君。君之祖,余先君之同符也。遂殷勤晋接,道先世之欵,叙今日之情,询至永之由,致造庐之谊。余辞谢再三,乃便附馆下,酒肴毕具,几席道意,宛如当年两先君相见之乐也。不觉长庚献照,焚膏继晷之际,相与叹曰:“士子之膺世知也以力学;而其受天佑也以祖德。”因各论家世,乃知雷氏世笃忠厚,代有闻人,而玉篆君已咏歌成编矣。愚取而读之,不禁抚卷三叹焉,曰:“君诚!仁人矣!孝子矣!”
愚阅谱甚多,未有如君之明且祥者。览斯谱也,可以昭宗法之严焉,可以知缵承之难焉,可以兴敦睦之情焉,可以勉执德之恒焉。古者受族命氏,宗法惟情。迨其季也,胥怨者及骍骍之弓,希荣者援遥遥之胄,甚至世翼相戕,莒郐自殄,君子伤之。观于此编,大宗小宗燎如也,故曰可以昭宗法之严。子孙袭先世之荫,往往忘所从来。讵知耕桑著里,顶带盈床,皆祖宗栉沐所贻,若肯堂矧弗肯构,若肯耕矧弗肯获。求世德裕后昆,可不慎欤,故曰可以知缵承之难。湛乐昵于帏帟,小忿废乎懿亲,异姓联为宗盟,族党夷于陌路。敦彼行苇,牛羊践履矣。列斯谱者,孰非血胤之遗乎?其忘之也,故曰可以兴敦睦之情。世有汗隆,家有兴替,房杜衰于继起,田完兴于五世,而妄自菲薄者,遂谓祖宗殆天授,非后裔可及。加以润泽洞灾,玉步攸改。谋生之不暇,遑念厥祖歌此诗也。始知洪水虽烈不绝汩,攸叙之彝;甲兵虽憯不能紊,世济之美。德周则世不能乱,信斯言矣,故曰可以勉执德之恒。
夫君子之立言也,一端之美,可垂奕世,况四者俱备乎!君诚可谓仁人孝子矣。然则千百年后,人知寨子之西,大原之东,有云礽丛发,人文蔚起之雷氏,与金山洛水而永垂者,皆君之谱为之也。将与晋之王谢,唐之崔卢,同贲史册矣!瓜瓞绵绵,贻休奕叶,余庆殆未可量云!
大清乾隆二十九年岁在甲申中和花朝。
癸卯解元、己酉陕西同考官、丙辰进士、原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升江南等处提督学政、年家眷弟、河内窦需书顿首拜题。
(三)牟阳梁三韩《雷氏東涧公族谱序》






牟阳梁三韩《雷氏東涧公族谱序》
事有特重,礼有独隆,此仁人孝子之所不容已也。苟视为固然,恐世远年湮,将欲询其始而不知为谁氏子矣。呜呼!士君子知人论世,至不知其祖宗为何人,其事尚可问,其心尚可言哉?玄滬雷氏,其来旧矣!文学之士,代不乏人。乃传者谓,洪武初,徙自洪洞,而未著于策。宗其名氏,而不详所出。至一传再传,以及累传,亦谨列其名于断简残编,而世次莫定耳。呜呼!此也前人传闻之谬耶?抑后人闻见之不广也耶?世兄玉篆尝叹息而痛恨之。癸未冬言于予曰:“吾祖宗忠厚开家,积仁行义数百年,族众人繁,有瓜瓞椒聊之庆。然徙者徙,亡者亡。其安居兹土者支分派衍,靡乱而不可纪。而吾本门支祖以下,迁居异地者有之,不识文字者有之。老者益少而幼者日多,不急谱以志之,窃恐人往风微,亦益难悉稽矣。弟不才,不克统承先绪、光大前人之志,谨修东涧公族谱,敢烦一词,以冠其额。”
予览而点阅焉,深叹斯谱之有功于祖宗,有裨于后嗣也。古者建国命氏,宗庶攸分,兵火流离,家乘不坠。世系之统,所宜详明而备载也。乃或以阋墙小祸,谬判亲疏;抔土未干,妄分远近;狼戾贪残,遂有置前人于不问者。夫祖宗积德于上,子孙安享于下,而茫然不问其高曾,故数传而后,亲而贫贱者视之如路人,疏而富贵者引之为伯叔。甚至攀援古人,张大门户。其贤者则尊称之,敬讳之,曰是吾祖也;不肖者则羞言之,谨避之,曰不同宗也。里党相沿,虽强宗大族,未易一雪此耻也。嗟乎!是竟安意而忍为之哉?而斯谱特存其实,无所征者厥之,有可据者载之。稽之碑记,访之黄髪,盖竭尽心力。而东涧公族之昭穆,乃昭若日星焉。而且进其眉寿,旌其节孝,著其人文,志其葬地及其姻戚。近而可按,独详其懿行;远而难知,故略其事实。上以歌颂先人之功德,下以昭示来兹之法守。联宗族而睦子姓,俾居者守其籍,行者记其始,虽迁徙异地,世代久远,亦知金山之北,洛水之南,里名坡头者,为雷氏祖宗栉风沐雨之地,而衣冠荟萃之所也。则与世之侥幸一试而失其高曾者,贤不肖为何如哉!此吾所谓事有特重,礼有独隆,仁人孝子之所不容已,而非置私意于其间也,于是乎序。
大清乾隆二十有八年癸未王侯腊。壬申科举人、拣选知县、牟阳年家眷世弟梁三韩顿首拜。
注:【玄滬雷氏,其来旧矣。】:玄滬:一为山名,即阳虚山,在洛宁县西长水镇;一为水名,在今长水镇西,为洛河支流。此处玄滬代指洛宁。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