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一、《易经》以阴阳变化为核心理念
《易经》以“阴阳变化”为核心理念,其变化转换包括了乾坤、日月、山河等自然形态,也涵盖了表里、温寒、热冷、虚实、强弱、奇正、单双、高低、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男女、老少等对应概念。

四十二、“中美国”的内涵
“中美国”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弗格森提出,其内涵是:“中美国”如同一个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男人负责生产,女人负责消费,中国就是这个从事生产的男人,美国就是这个从事消费的女人。男人挣钱就应该给女人花(即中国人挣钱美国人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四十三、婴啼韵律胜歌啸
乙未年八月十一秋分日,余得孙,取名胥一博。特作七律《得弄璋之喜欣然赋诗》,中有“婴啼韵律胜歌啸”句,盖闻婴儿初啼,父母、祖辈悬悬之心方才放下,转为欣喜,故听起来像歌啸一样畅快淋漓。又闻,新生婴儿若不啼哭,护士会倒拎宝宝双脚,拍打屁股,促其啼哭,以打开肺腔通其气也。

四十四、行走前后中的儿童戏语
余童年时,小伙伴在行走间相互戏语有:前头走,老黄狗;后面跟,八路军;又有:琉璃对琉璃,哪个鳖孙在头里?又有:肉头对肉头,哪个兔孙在后头?盖行走间根据自己前后位置相互打趣谩骂也。此种戏谑古亦有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第四十六记:“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邀请——笔者)。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砂砾在后。’”

四十五、兄弟龙虎狗之喻
《世说新语·品藻》第四,品评人物有兄弟龙虎狗之喻。云:“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四十六、雪后菊花
为了迎接某项检查验收,单位在庭院里特意摆放了一些简易塑料花盆的菊花,据说这些菊花是一次性开放的。因为夜里突降暴雪,这些盆花来不及收拾,白天看上去雪拥枝叶,只露出一些结了一层薄冰的黄黄的花头。到了雪晴时,这些菊花成为垃圾正要被保洁员处理掉。余特意选择了两盆含蕾未开的,种在办公室大一些的陶盆里,隔了两天两夜,看到那些花蕾竟然有一些花瓣舒展开了,心里自然觉着是愉快的,有了点狄金森的“保护受伤的知更鸟”之感觉了。如果这两盆菊花,在细心养护下,明年还能开花,那就更有意外之喜了。

四十七、文人殉节难
钱谦益(1582-1664),晚明学者、大诗人。崇祯十七年(1644)62岁,有感于崇祯帝煤山自缢,特作七律《甲午端阳感怀十四首》,其第12首有“满朝肉食曳华裾,殉节区区二十余。名谊居平多慷慨,身家仓促自踌躇”等句。斥责满朝文武除“区区二十余”人殉节外,其余皆投降迎敌。谁料言犹在耳,一年后,竟于南明礼部尚书任上,与总督京营戎政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等,毁污大节,降表佥名,大开城门迎敌。盖殉节说说易,行行则难,更何况文人乎?

四十八、钱牧斋七律为清诗冠冕
钱仲联先生在《梦苕庵诗话》中说:“余以为牧斋七律,为清代第一。”其七律兼有老杜之沉郁顿挫、小李之深婉典丽,兼有大苏、放翁豪宕之气,容唐宋元金为一炉,终为清诗七律之冠冕。

四十九、李定诬东坡“初无学术”
在乌台诗案中,李定任御史中丞,在上呈皇帝的奏章中,力主应当处死东坡。其中还说道:“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此李定,当年曾因隐瞒母丧不报,以免辞去官职,因而被司马光斥为禽兽不如,是一个最为卑鄙无耻的宵小之辈。

五十、吴梅村亦作《琵琶行》
人知唐白乐天有名诗《琵琶行》,多不知明清之际诗人吴梅村,亦有长调《琵琶行》,作于顺治四年(1647)。诗前叙其成因云:通州白珏,字在湄,“善琵琶,好为新声。须臾,花下置酒,白生为余朗弹一曲,乃先帝十七年以来事。叙述乱离,豪嘈凄切……相与哽咽者久之。于是作长句纪其事,凡六百二言,仍命之曰《琵琶行》。”

作者简介:胥琰,1961年生,洛阳老城人,祖籍鄢陵。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协理事,中学高级教师。著有抒情诗集《永远的蝴蝶》,散文随笔集《人生若雪》,诗词集《心动时分》,中短篇小说集《城南地》,长篇小说《蜂国》。短篇小说《五更钟》获首届华夏作家网杯《中华文学选刋》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


识别二维码天天抢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