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上热土
作者:黄土地

春天到了,官亭镇万亩生态园里,各种观赏花竞相开放,到处姹紫嫣红,逐渐形成了一片花海,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踏青赏花。在官亭林海,一片片红梅开得正旺,广玉兰也含苞待放,红的似火,白的胜雪,层层叠叠,团团簇簇,把整个生态园装扮成一片花海,游客们行走其间,闻花香、听鸟语、拍照片,在疏解工作的压力同时,也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官亭林海占地近40000亩,共有各类观赏花10000多亩,其中,樱花9000多亩,海棠、桃花、广玉兰、紫薇等品种近1000亩,从现在开始,直到6月份,各类观赏花将相继开放。目前,官亭镇万亩生田园正在争创国家4A级景区,停车场、公厕、农家乐等各项基础设施都已逐渐完备,每年的3月份开始,肥西县旅游局还将陆续推出户外旅游节、油桃采摘节等活动,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带着家人一起,去生态园里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一看如火似霞的花海胜景。
“农村乡镇竟然有这么好的天然氧吧。”凡是来官亭生态园的游客都如此发出感叹。如果说官亭国家林海是春有候鸟、夏有百花、秋有红枫、冬有腊梅的四季花海,那么景区的丰祥湖便为生态园增添了许多灵气和浪漫。
时光荏苒,春色依依。登上生态园的观景楼台,数万亩的生态园美景会使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眼前的红枫林,樱花林,玫瑰园,梅花园、玉兰园,海棠园,和谐交融,相得益彰。一平如镜的丰祥湖位于景区中央,湖畔四周环绕着大大小小的十多个荷塘,宛如繁星闪烁,又好似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美景之中。观景楼东侧是江淮分水岭的醒目地标,从这里向南方眺望,你会感觉地标与肥西的周公山山顶在一个水平线上。更为有趣的是,地标的东南方属于长江水系,东南方的雨水流经巢湖,注入长江;可西北方的雨水却流进淠河,通向淮河。向北不远处是徽式建筑的丰祥农庄,粉墙黛瓦,整齐划一,农庄掩映在美景之中,好似世外桃源,仙境一般。随手按下快门,镜头里是一幅农家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图画。
然而,最让我牵挂和期盼的却是春天回归的天鹅,这些从南方北迁的天鹅,因为丰祥湖的优美宁静,便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湖面上,因为天鹅在这里停留时间短暂,于是吸引来大批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你看,成群结队的天鹅们在水中是那样的怡然自得,它们或舒展双翅,或轻舞漫步,或追逐嬉戏,或引吭高歌,或两情相悦。累了,它们就闭目养神,似轻舟随波逐流;饿了,就水中取食,自由自在。此时有位小伙子突然高呼:“天鹅在亲昵。”小伙子的高呼立马吸引人们的眼球,一对可爱的天鹅,不顾众人的目光,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百般温存,与情侣绵绵调情。此情此景,我才真正感受到天鹅纯真的那份爱,正当我准备拍摄时,一群天鹅像疾箭一般地掠过水面,飞上蓝天,在它们的脚下溅起了层层浪花。
沿着环湖的沥青路漫步,春色中的丰祥湖宛如丰满青春的农家美少女,湖畔四周是青青的垂柳,东边盛开的兰花宛如紫色的云霞,南边鲜艳的樱花更如彩虹一般,湖畔西北方不远处就是官亭小镇连片的徽式建筑群。如今的“丰祥湖”,已是官亭万亩生态旅游4A景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每到傍晚时分,通往丰祥湖的道路两旁灯火通明,农庄的人们总是三三两两或是成群结队来这里休闲散步,人们或岸边小坐,或闲话家常。或高歌一曲。
听老人们闲聊,丰祥湖曾叫月亮塘,月亮塘地势低洼,每到雨水时节便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圆形草塘,清水掩映着圆月,月光下的草塘分外美丽,附近的老百姓常常来池塘边赏月,都说这池塘是月亮的落脚地,于是便常有人们在此烧香祈雨,以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和平安幸福。景点望夫亭的故事也暗含着依靠雨水人们的艰辛和期盼。
其实这个月亮塘后来成了汪家的私家池塘,人们便叫它汪家塘,曾经的汪家大塘每到干旱时节,也根本不能满足下游数百亩的农业灌溉。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地方政府为了保证附近几个生产队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官亭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原来的汪家大塘扩建为张大冲水库,时任官亭公社革委会主任的黄子健同志任总指挥,各大队民兵营长任副指挥,官亭区同时组织了上万人,历时近三个月时间完工。扩建后的水库水域面积达到一百二十多亩,蓄水量达三十多万立方,灌溉面积一万多亩,受益群众六千多人,它是官亭周边最大的水库之一。为了使水库的水源实现有效利用,人们在水库下游还开挖了通向邓岗村的引水渠,水渠两边栽植了整齐的水杉,人们都称这条水渠为“官亭红旗渠”,张大冲水库工程浩大,这在当时也算是一项了不起的水利工程。水库完工之所以如此迅速,还和我们敬爱的朱德总司令有关呢!
因为官亭地处江淮分水岭的腹部,官亭人在兴修张大冲水库的同时,官亭街西的交通水库也在同步兴修中。1958年4月26日的上午,我们敬爱的朱德总司令在安徽省省长黄岩陪同下,驱车由合肥前往六安视察。途经交通水库工地时朱老总下了车,随即走上坝埂。此时,工地上打硪的号子声此起彼伏,1000多名社员干得正欢。有人认出了朱老总,便立即欢呼:“朱总司令来了!”工地上顿时沸腾起来。朱德同志一边频频挥手向大家致意,一边详细询问挑土、小车运土以及卧涵等方面的情况。
朱德同志在视察中指示说:“这水库里可以养鱼。坝埂附近可栽植栽桑树,桑叶可养蚕致富,桑椹可以喂鱼。”朱德副主席视察交通水库后,在黄岩省长陪同下,前往六安视察。
之后,地方政府便陆续在附近开挖了十多个塘口,肥西县也在官亭多次召开水利建设现场会,于是这里就出现了群星环绕的景观池塘。
悠悠丰祥湖,经历百年洗礼,从无到有,从原来的自然水塘,变成现在的官亭生态园一景,实现了它的华丽转身,如今的丰祥湖,是花的世界,桃的乐园,俏的身影,笑的海洋,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
丰祥湖同时也见证着官亭镇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
丰祥农庄与丰祥湖相得益彰。2008年,官亭镇率先在马河湾和丰祥村完成了土地扭转,这个现代化的美丽新农村,农庄集中安置了1400多户居民,新农村自然形成了住宅小区、工业园和产业园三个区域。小区内有社区、文化广场、医院和学校。小区住宅也分三种:一是小高层住宅,二是小两层住户和老年人的四合院住户。行政部门以及公共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小区建设采取政府补贴和群众集资相结合的办法,每户居民当时集资了约5—8万元就拥有了一套漂亮的住宅,丰祥农庄就像城市的小区一般漂亮。
今年春节,我又一次来到农庄妹妹家做客,小妹一家人把我当远方的贵客一样招待,还没等我坐下,就立马让我参观这个别墅式的家庭,偌大的客厅摆放着一个偌大的立式空调、大理石餐桌、豪华沙发等,老人家说:“我家现在有钱了,你看我的房间也都装了空调,你妹婿还买了私家车,我家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的地主都好,好日子就像做梦一样。”老人家笑着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我也由衷的感到高兴。中午当然是一顿美吃美喝,喝的酒竟然是10年古井酒,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些工薪家庭。我问妹妹哪来这么多的钱?妹婿抢了话茬:“不做田反到是好事,我打工,你小妹开出租加上农田的租金,有的就是钞票。”妹婿眉飞色舞地说话,当时我也就只剩下两个耳朵和嘴巴了。饭后,我就随意在农庄转转,正月的农庄喜事连连,烟花不断,好几家都在迎娶新娘,门前各自停放着几十辆高档轿车,那个阵势一点也不比城市差,主家看见我这个陌生客人,也好客地前来散发喜糖喜烟,真正大气。如今的丰祥农庄呈现出齐、净、新和美,丰祥农庄真是个现代化的农村高档住宅小区。
再到农村产业园转转,真正是大变样,东边是馨芝秀电子商务产业园,老总也是肥西的成功人士。这个产业园一下子就解决了当地2000多个就业岗位,小区人不出门也可就业,从此农村人也变成了城市人。关于土地,社区成立了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统一流转。目前,合作社已于6家企业、8家种植大户签订了流转合同。其中,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6亿元,在苗木生产基地看到,一期4000亩已经栽满了栾树、红枫、樱花等各式苗木。
如今,这个社区的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去年家乡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9000多元。一年四季,社区的人们像以前生产队那样乐呵呵地在产业园工作,每年的春夏时节,这里是花的世界,桃的乐园,俏的身影,笑的海洋。若是到了秋冬时节,这里喜事不断,家乡的丰祥农庄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的梦境。
农村进入城市化进程,农民的生活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小时候,我家六口人住的是三间草房,真正可用“土八路”来形容,那就是“土房子、土灶台、土炕床、土地窖、土稻囤、土衣柜、土衣衫和土文化。”说起“土地窖”,小时挨饿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记得那时冬天的夜晚,我们总是围着妈妈转悠,妈妈也显得无奈,有时妈妈就用铁叉从地窖中叉一两个山芋削几片给我们充饥。小时候我也特理解自己的父母亲,每当年底生产队分红,我都侧耳倾听,生产队美其名曰“分红”,其实就是算工分,那时农村的10分工基本都在3角钱左右,我家每年的总收入也就300元样子,加上我们兄弟姐妹多,我家每年都欠生产队的钱。那时以为家里穷,因为我是男孩,才可以去上学,那时的学校也是破破烂烂的草舍,土课桌、泥孩子和贫穷伴随着那个年代。改革开放的短短四十年间,苦难和贫穷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记忆中。
现在的家乡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住上了别墅般的小区,家乡的农民过上了梦幻般的小康生活,家乡的孩子享受着现代教育的优质资源,他们在阳光的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家乡的人们都过上了小康梦幻般的富裕生活,如今的小康梦想就在眼前,就在身边,更在心间!
随着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如今的官亭镇,农村养老体系正在稳步推进。
走进官亭镇江夏敬老院,你能真切感受到优美的环境和老人们颐养天年的幸福。一进院内,一栋栋平房干净别致,四周花草绽放、绿树成荫。老人们有的在广场上练太极拳,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块谈笑风生,有的在房间里津津有味的看电视。他们的脸上掩饰不住幸福之情,温馨景象给人家一般的感觉。
江夏敬老院作为全县“515敬老工程”之一,为了让老人们住的舒心,官亭镇不断改善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以“515敬老工程”为契机,官亭镇在原老江夏敬老院院址规划了56.5亩土地,将原敬老院两栋旧房拆除,建成了13栋共160间整齐划一的平房,占地3000平方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敬老院的各项设施也在不断更新。如今,小广场成了老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宽敞的走道帘廊让老人感受四季晴空;生产基地帮助老人发挥余热、老有所用;门口的绿化带奏响了春天里的“绿色畅想曲。”
自建成起,当地政府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从硬件环境、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制度建设等各方面改革和创新,真正让五保老人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目前,该敬老院已供养五保老人300多人。
为了切实保障敬老院老人的安居,今年,官亭镇党委政府又一次投资了50多万元,打造江夏五保供养中心的洗浴中心。该项目为官亭镇重点民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8月初完工。洗浴中心将安装空气能热水器,更加安全、舒适、节能,建成后,可以一次性解决100多位老人洗浴问题,为院内五保老人带来福音。
敬老院的李大妈乐呵呵的说道:“自从建成绿色长廊,不管刮风下雨,走到哪里都像晴天一样,我的胶鞋和雨伞都好长时间没用过了。”“现在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在这里不仅吃穿不愁,每月还有零花钱,还有老师教我们搞健身运动,我们从内心里感激政府啊”,在小广场打太极的张大爷说。
我去江夏敬老院采风的下午,恰巧遇到官亭童大井敬老院的腰鼓队的老人们,两个幸福院的老人们在一起排练庆祝“五一”的节目,老人们踏着欢乐的节拍,她们载歌载舞,好不热闹。老人们虽然没有统一的服装,动作也有些不整齐,但老人们欢乐的笑声依旧回荡在整个小院。这两支腰鼓队各自拥有30名队员,队员平均年龄也都在75岁以上,全部是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这些老人自从进了敬老院,业余文化生活自然十分精彩,大家一大早便会集合在一起,扭秧歌、唱歌、下棋、打牌,其乐融融,如同家人一般。90岁的江老先生见到我,手拿竹板,现场创作顺口溜:“吃饭不要钱,零嘴还不断,一天一个大鸡蛋,人人吃了都喜欢!”
如今正是百花竞放、百鸟争春的季节,在官亭镇这片宁静和祥和的土地上,老人们的生活真正过上了安宁、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纵观官亭镇的教育发展,那些土课桌、泥孩子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现如今,无论你走进官亭镇辖区的哪所中小学校,都会让你舒心愉悦,花园式的校园是孩子们的精神乐园。
官亭中学创办于1969年,坐落于合肥西大门,门迎312国道,濒临潜南干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名源帝师,文化底蕴厚重。1987年9月,原聚星中学高中部迁入,“官亭初级中学”更名为“安徽省肥西官亭中学”,成为农村完全中学。高中办学23载,教育教学成果辉煌,累计培养合格高中毕业生6200人,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近400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2010年9月肥西县教育布局调整,官亭中学便改制为肥西县第一所公办寄宿制示范品牌初中。
如今是官亭中学是个园林式的校园,占地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整体布局合理,作为肥西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第一批达标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日臻完善。学校现已拥有规范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阅览室、音乐和美术教室;教育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各班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电子备课室已经配备齐全。运动场改建工程已经完成,全县农村中学第一个标准化塑胶田径场已于2013年春季投入使用;学校男女生寝室可供全体学生寄宿入住,可同时容纳400人就餐的学生餐厅被授予“肥西县学校十佳食堂”。
与此同时,2016年秋季,迁址新建的官亭镇中心学校颇受社会的好评和青睐。该中心学校总投资近3千万元,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198平方米,包括教学综合楼、食堂、多功能厅、室外运动场地等配套设施。
在距离官亭镇中心学校不远的丰祥农庄,有一所2008年建成的现代化乡村少年宫,两栋四层主体教学楼房,中间有长廊相连。大门朝北,西边是标准化的操场,整齐名贵的树木和大块的草坪与教学楼相得益彰,国家投入了2600多万的新建学校,它以一个高档次的姿态超越了省城许多市区的学校。
目睹农村学校的巨大变化,我是由衷地感慨。如今的家乡义务教育可谓是江淮分水岭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农村广大青少年校园生活的精神乐土。
肥西县官亭镇是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行镇。官亭镇张祠新农村早于2006年实施,是肥西县五朵金花之一,全省知名。紧接着的官亭回民社区新农村建设也与2008年开始实施,是合肥市首批四个整村推进重点项目之一,更是闻名全国。
2012年以来,官亭镇党委政府把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列为加快地方发展,改善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先后申报实施王集、新民、王祠三个美好乡村建设项目,掀开了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崭新的篇章。
官亭镇是农业大镇,镇域国土面积237平方公里,辖31个村(居),常驻人口9.6万人,长期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增收缓慢,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为了发挥土地的真正价值,深入做好农村土地的扭转工作,该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围绕“美丽新村、安全舒适、方便生活”新的生活要求,遵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现代生产要求,进一步整合当地自然资源,科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合理分布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在张祠,大力扶植“一村一品”种植模式,引导群众发展甜油桃产业,利用整理后的大片优良耕地,通过农业招商,引进肥西老母鸡家园建养殖小区,带动村民致富,改变传统的“一油一稻”增收困难的局面。在回民社区、新民社区以及王祠社区,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引进全国知名苗木种植企业,实现3万多亩的耕地全部流转,重点发展全县乃至省市精品苗木花卉产业园,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
今年以来,该镇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回民社区、王集新村、新民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其中,对回民社区投入382万元,对步行街店面实行全面改造,对980米的回民大道进行绿化提升,对回民小区房屋全面进行民族特色立面改造。对王集新村投入428万元,新建了大门楼和四周围墙,铺设草坪2200平方米、栽植精品苗木1000多棵,新建日处理315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等。对新民新村集中居住区投入380万元,实行居住区全面绿化,新建文化广场5000平方米。
如果说官亭新农村建设是当代土地扭转的典范,那么,官亭航空小镇的建设便是官亭人民实实在在的福祉所在。
今年春季,上海正阳集团合肥通航新城项目成功落户肥西县官亭镇。合肥通航新城项目总投资约139亿元,由通航产业园和通航小镇组成。通航小镇整体上规划结构分为“一环两轴三中心”。“一环”就是为串联轨交站点及基地内商业的休闲游憩环;“两轴”则是将基地内部景观绿带与官亭林海串联,镇区区域内形成U型景观绿化轴,以及沿张祠路连接老镇区和新镇区的活力发展轴;“三中心”分别是制造运营中心、产业应用中心和文旅休闲中心。
在接下来的建设中,航空小镇将完成八大特色项目的建设好运营。官亭水街将结合林海景观水系,注入徽派文化,打造充满徽州风情的特色商业街;航空科技博物馆将以展示飞行器和阐释飞行原理为主,收藏经典通航飞机不同的机型、品牌及不同的型号,这里将是一个飞行迷不可错过的博物馆;航空科技游乐园将打造航空科技游乐园,向青少年普及通航知识。航空户外运动基地打造集飞行体验、无人机飞行于一体的航空户外运动基地,满足多元化的运动需求;航空主题创意商业街打造首个航空主题创意商业街,布置“航空主题”的标志建筑。航空主题度假酒店将为游客提供与众不同的住宿感受;通航科技创客中心以舒适的办公空间,吸引创业型企业入驻,形成有竞争力的通航创新技术策源地。
写到这,我不经感叹。官亭之美,不仅仅是美在林海,而是美在老百姓的心田;官亭之富,不仅仅是富甲一方,更是官亭人民已经踏上了一条通往中国梦的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