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曲茶座的对联
苏州平江街某昆曲茶座的一幅对联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原为曲牌词虽好,然而作为对联,用于茶座,对属不工,则有白璧微瑕之遗憾。余既闲暇,试而调整为:“良辰美景好花天宜游以艺,乐事雅怀佳茗地且赏于心。”上联切昆曲表演,下联切茶座雅赏,并赠该茶座昆曲表演艺术家吕成芳女士。
二、智慧在民间
在伊川白沙镇,看原兴隆寨即民国时期自由县东寨门之门楼,高约二丈,楼上二层楼阁不存,上面杂木灌木丛生,门楼有裂缝,已成为危楼。余行在后,一农妇年40左右,立在当街问曰:“你们来干啥哩?”告之于来看门楼。农妇复告余曰:“你们吃公家饭的人,都不知道把寨楼上的杂木拔掉,把草根除净,这样就不会把寨楼憋塌了。”余闻而思之,农妇之言良有以也。与其仅在外表加固,不如表里兼治,进而感叹曰:“智慧在民间,信矣!”
三、车前草
《诗经·周南·芣苢》篇,有“采采芣苢”句,芣苢即车前草。在陆浑水库边采风时,见嵩县作家吴瑞民掐了一把车前草,言熬水服用,可治疗前列腺炎。查《辞海》记:“其叶广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有长柄,穗状花序由叶丛中央生出,夏秋开花。”其功用“全草可作猪饲料。”“全草入药,性寒,味甘,主治小便不利,暑热泄泻,目赤肿痛等,并能止咳。”
四、所谓伊人
余之诗中,多有伊人之谓。如:“莫道就中怜萼绿,此花清韵似伊人。”(《七律·隋唐植物园赏梅》)。查《诗经·秦风·蒹葭》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伊人”,在古秦地,谓之“所爱的那个人”。余诗中伊人,除引用意外,亦出自伊水西畔,则谓之“所爱的伊水边的那个人”。盖天机巧合,复借用其称谓也。
五、有吉佐和子以小说畅销为耻
作家刘心武《随杜宣一起访日》记: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听说她那本写日本老龄化危机的长篇小说《恍惚的人》在中国一版印了5万还要再加印5万,竟然把桌子一拍,满脸溅朱:‘谁让你们印那么多的?’她是觉得把她那样一个纯文学作家居然混同为畅销书作家了,因而愤怒。”
六、凯旋餐
日本作家矢原谦吉《谦庐随笔》记与张恨水一起吃“凯旋餐”:“根据张恨水所说,所谓‘凯旋餐’,意思就是二十九军必胜,日本必败。韭黄和韭菜是‘二韭’,和‘二九’谐音,用来象征二十九军。花生米又叫长生果,‘长生’和‘常胜’发音相似。荷包蛋象征太阳旗。把蛋放在‘二韭’和花生米下面,表示日本一定会被常胜的二十九军打败。”
七、深山里的核桃树
在栾川陶湾深山里,一个古名核桃岔的地方,看到了两棵树龄300多年的核桃树,树高30多米,树冠巨大,浓荫匝地。其上,青果累累,正可食之。民谚云:“六月六,灌满油”。据说,每棵树好年景挂果1200以上,普通年份亦可收获六七百斤。此地至建国初期,尚有成片的核桃树。又,核桃,学名为胡桃。
八、古书不虚言
现存最早的文化典籍《山海经》,大约原创于公元前21世纪之“大禹时期”,其《中山经?蔓渠山》章节内,对伊水之源有清晰明确的记述:独苏山“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蔓渠之山,即今栾川陶湾镇所辖之闷顿岭,山上有金矿,产水晶及伊源玉。4千多年前之所记,竟然与今日可得印证,不亦奇乎?
九、蟪蛄即麦唧唧
《庄子·逍遥游》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即北方所谓“麦唧唧”。查《辞海》“蟪蛄”条记:“昆虫纲,半翅目,同翅亚目,蝉科。体长2-2.5厘米,紫青色,有黑纹,后翅除外缘外为黑色。广布于我国、朝鲜、日本、菲律宾等地。五、六月作‘吱-吱吱’鸣声。为害桃、梨、李等果树及桑、茶。”因其生长在五、六月间,正值夏时,故庄子云其不知有春秋两季也。
十、蝉名之辨
唐代虞世南《咏蝉》诗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李商隐《蝉》则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句,谓到了秋天,蝉鸣声愈来愈凄切。北宋柳永《雨霖铃》更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之句。柳永之所谓“寒蝉”,即知了。学名蚱蝉,《辞海》记:“昆虫纲,半翅目,同亚翅目,蝉科。体长4-4.8厘米,为最大的蝉。前、后翅基部黑褐色,斑纹外侧呈截断状。夏日鸣声甚大。幼虫栖于土中,吸树根液汁。其蜕壳可供药用。”此虫生于夏秋,至阴历七月、八月初犹为嘶鸣,以其鸣声似断似连,有如哀泣,故称之为“寒蝉”,亦有“秋蝉”之谓也。故蚱蝉,学名也;知了,俗称也;寒蝉、秋蝉,文人之谓矣。

作者简介:胥琰,1961年生,洛阳老城人,祖籍鄢陵。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协理事,中学高级教师。著有抒情诗集《永远的蝴蝶》,散文随笔集《人生若雪》,诗词集《心动时分》,中短篇小说集《城南地》,长篇小说《蜂国》。短篇小说《五更钟》获首届华夏作家网杯《中华文学选刋》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


识别二维码可以领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