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忠诚战士贺崇升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
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程卫东

学贺崇升【1915-2005】,化名云峰、健群、建勋、明远,洛宁县河底镇河底村人。曾就读于洛阳第四师范附小、开封私立现代中学、安阳高中和郑州私立中正中学。父亲贺澍三是当地有名望的爱国士绅,剿过匪,办过学,曾支持、掩护地下党活动。1930年,贺崇升考入开封私立现代中学,他博览群书,对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坚持独裁,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更是激起贺崇升投身革命的决心。据中共洛宁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张治斌介绍,贺崇升走上革命道路,离不开表兄尹自耕。在尹自耕的介绍下,贺崇升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贺崇升曾在《峥嵘岁月》一书中回忆道:“1932年,我17岁,一日,我向尹自耕透露自己有加入共产党的想法。得知我的想法后,尹自耕公开了他的党员身份,并介绍我入党。
1932年在开封现代中学学习期间,曙假回老家由伊自耕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年底,尹自耕给贺崇升寄了一封信,说河底区撤销后将被并入城村区,由李子栋任区长,原来河底区的恶霸区长赵杰三要下台。贺崇升在回信中认为,李子栋、赵杰三为一路人,更换区长实为换汤不换药,对他们不应抱有任何幻想,应坚决予以斗争。
谁知这封信竟阴差阳错地落入李子栋之手。原来李子栋正是在贺崇升父亲贺澍三的帮助下当选为区长的。贺澍三看到信件雷霆大怒,扬言要与贺崇升断绝父子关系。多年后,贺崇升在回忆录中写道:“因为那封信,我同当地一些上层士绅的关系曾一度紧张。这说明我当时缺乏工作经验。

1933年,贺崇升来到安阳高中,和该校的刘艳三、赵景琛、马德定等人一起秘密开展党地下活动。
1936年6月温旭阳同志牺牲,洛宁党组织遭到破坏,贺崇升10月外出寻找党组织。在洛阳通过曲乃生与郭晓棠、吴芝圃接通关系。1936每底,受豫西工委派遣返回洛宁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和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4月与韩达生、曲乃生组建中共洛宁县委,贺崇升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贺崇升担任洛宁县民运指导员、国民义勇总队政训处主任等公开职务,协助县委举办农村抗日救亡工作人员训练班、义务教师训练班、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并亲自以生动案例、深入浅出教授课程。1938年10月参加领导了洛宁县中的学潮,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1939年贺崇升受党组织委派先后到临汝、伊川、南召等地开展党的工作。后因革命形势恶化,后离开洛宁到陕西商县开展革命活动。1944年春,豫西沦陷后,贺崇升于9月回到洛宁,组织力量,武装保卫家乡。他担任了父亲贺澍三组建的洛宁支队参谋主任,举办训练班,招收青年学生,培养下级干部,扩建基层政权。并利用父亲的武装实力,争取和整编了李桂吾(1945年春被特务暗杀)等地方武装。10月,洛宁中心县委成立,贺崇升任县委委员、洛宁中心县委统战部部长,借助在家乡人贺崇升被接至新安参加地两熟的便利条件,加强上层统战工作,大力开展抗日反顽斗争 。
1944年年底,刘子久、韩钧、刘聚奎率领的八路军会师后,在新安县黑扒召开了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八路军联合抗日武装贺澍三、李桂吾部,进击土顽势力,先后歼灭了张天民、刘绍棠等部,并收编了上官子平等地方武装,豫西局面初步打开。

1945年2月,豫西二地委、二军分区、二专署成立,贺崇升任二地委副书记兼二军分区副政委,后又接任二专署专员。为安抚群众,开展了"倒地运动"和"合理负担",把灾荒年地主廉价收买和巧取豪夺农民的土地收回来,同农民协商解决部队的军费开支(主要是粮食问题),广开财源,基本解决了部队的财政开支。同时,为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在收编的地方武装中开展了整军运动,发动士兵对各级军官提意见,开展批评与斗争。经过这些运动和整顿,群众的利益得到保护,抗日武装力量得到一定加强。
1945年3月,设在新安县黑扒村的豫西抗日第二支队随营干部学校迁至渑池县杨村,并扩建为"豫西公学",贺崇升兼任校长。在贺崇升的领导下,公学紧紧围绕为革命培养德才兼备的党政军干部这个宗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为党培养了大量优秀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民政厅厅长,河南省政府秘书长;1954年6月任交通部长江航运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交通部长江航运公司党委书记;1954年5月的一天,贺崇升突然接到中南局的通知,要他当日去交通部参加会议,并立即调武汉长航工作。当时的贺崇升根本没有到过长江,也没有见过轮船,甚至坐木帆船都晕船。在这种情况下上任,领导航运企业,贺崇升心中颇为忐忑。但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相信组织作此决定是经过一番考量的,也就下决心一切从头学起会议一结束,贺崇升就直接到了武汉,出任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中共长航局党组书记兼民生合营公司总经理,又被中南局委任为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当时的副局长有张明、谢帮治、张文昂、陶琦、解莅民、邓少云、雷敏之、石新、邹启安,政治部主任是石玉,海员工会主席是李夫。

1964年7月,交通部在报请国务院《关于长江干线运输实行统一管理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从管好整个长江干线航运事业、适应日益高涨的经济形势来看,需要改变目前分散管理的局面,将各省航运局在长江干线上从事长、短途运输船舶统一管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成立托拉斯性质的长江航运公司。"同年,长航即根据国家经委的批文,又上收了沿江六省一市地方经营的部分航线、船舶与港口,试办了长航托拉斯,改长江航运管理局为长江航运公司,部派史堪同志任经理,贺崇升任党委书记。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使长航运输企业的运输生产与安全质量又从低谷走向高峰。货运量由1962年的1464.6万吨增加到1966年的2186.1万吨,利润从1962年的655万元上升到1966年的2915万元,船产吨由1962年的21.3吨回升到1966年的31.6吨,沉船死亡重大恶性事故和货差货损事件也都大大下降。
从1966年"516"通知开始到1976年10月止,长航企业和全国一样,一直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中。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驱使下,"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批"走资派"、夺领导权、煽动派性、挑起武斗、"打、砸、抢"之风盛行,并在经济领域大批所谓的资本主义。顿时,无政府主义思潮大泛滥,各级领导瘫痪,生产下降,事故猛增,生产指挥也失灵,企业管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长江航运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船舶平均停港时间长达4天,有些年甚至高达6天之多,船产吨1976年只有1957年的74.6%。1976年,港、航、工业固定资产已达17.6亿元,而同年实现利润只有1291万元
粉碎"四人帮"之后,结束了全国持续十年之久的内乱,从此,党和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贺崇升在长航工作的24年中(1854-1978)。除"文化大革命"中一段时间"靠边站"外,其余时间一直担任主要领导,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做了很多工作。长航企业在交通部和沿江各地方党政的领导下,经过广大职工的辛勤努力,尽管几经起伏,还遭受了十年浩劫,但总的来说,发展变化还是很大的,取得的成就和进步也是显著的。1978年与1949年相比,船舶载客位增长2倍,载货吨增长10.9倍,马力增长2.72倍,而吞吐量增长18.5倍,客运量增长15倍,客运周转量增长10.3倍,货运量增长22.4倍,货运周转量增长20.4倍,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国家的运输计划,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978年9月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79年4月任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会长;1982年12月离休。
前段时间,在武汉逛古玩地摊,看见一大摞上世纪50年代的长江航运管理局的老证件,在里面挑来挑去,最后老板给我推荐这张“贺崇升”签发的证明书,当时我不知道贺是谁,老板只是说是革命前辈,回家在网上一查,这才知道,贺崇升居然是原交通部副部长(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
交通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贺崇升同志(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05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贺崇升病重期间和去世后,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贺国强、华建敏等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了慰问和哀悼。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识别二维码可以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