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邓湘平。网名,静思。男,长沙人,1977年下放知青,1978年入伍西北,先后在司政后工作,部队曾赴南疆轮战。毕业于陜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徐洲工程兵指挥学院参谋系(留校当老师参谋七年),中央党校法律系。1994年转业至长沙市天心区,现任区政协秘书长,天心区老干部书画协会秘书长,长沙市书法协会理事,何绍基书法院副院长。爱好体育锻炼,书法艺术,诗词艺术。

璀璨浦江夜
文/静思
一座城市的美好记忆,总有一些让人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地方。从滨江翡翠万科眺望夜色黄浦江,两岸高楼大厦林立,江中游轮穿梭,船扬帆远航、白鸥旋绕伴行,灯光闪烁耀眼,似精灵在穿梭跳跃,顿觉夜色黄浦江的灯光,便是上海的灵魂,感动于那份流动的绚丽,留下美好的回忆。

追塑一座城市的美丽,总是与水紧密相连,上海因黄浦江这条母亲河而生,并因河流与世界各地的血脉相连迅速发展成为多元化、生机勃勃的国际经济、商业及文化中心,衍生出许许多多光炳史册的故事。

灯光完全诠释了这份美,尤其是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束束流光溢彩,装点亮色浦江两岸,燃烧璀璨不夜的精彩。从杨浦大桥至徐家汇二十三公里,是滨江大道打造的壮丽诗篇,而从杨浦大桥至东方明珠五公里这一段,则是更需浓墨重彩的串串珍珠。

黄浦江穿城而过,江面倒映着沿途斑斓彩灯,因游轮夜航,潮起落欣喜湧动,泛起了层层波澜,随之而来的便是鱼鳞般的涟漪,缓慢的和着缕缕束束彩色光影,汇入东海。这里是夜上海,不夜城,夜浦江,灯璀璨。

一束光,点亮浦江的肌理;一脉水,荡漾上海的旋律。两岸有着座座高楼大厦,均散发可追塑、可阅读的灿烂历史,为城市增添了厚重;居住在此的二千万上海人,承载着梦想,书写着辉煌,创造着奇迹,给城市注入了活力、暖意、张度。浦江恒流,生生不息,上海恒新,日夜光明,不息的浦江,不夜的精彩,交织成一幅美丽画图。

图画的炫彩,在于城市有历史、有生活、有辉煌, 光影则以艺术手段与之融和共生共鸣共生长。诠释开发开放的浦东主调,不忘沉淀厚重的浦西重音,使两岸奏响相映成趣、互为发展的旋律。光影为悦动的乐章,层次变跳动的音符,浦东则受宠笼罩于这量身定制的专属光耀系统。

起始站便从杨浦大桥民生码头筒仓开起。作为上海浦东旧工业遗址改造的新地标,通过安装在筒仓正面的22台25000流明的投影设备,在长达400米的筒仓表面形成一幅巨大的历史画轴。平时以稳重,醇厚的暖黄光均匀照亮建筑,体现其历史见证者的时代感。节假日时可通过定制的裸眼3d影片,使观看者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

紧贴 民生码头一公里处,一间多功能小屋特别凸显一一望江驿。面对东岸滨江日益多样的游憩需求,结合东岸滨江区段特色、沿线腹地功能等条件,按1公里距离设置1处为原则,统一新建符合人性尺度和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合理设置22处驿站——望江驿。望江驿提供更实际的多元服务,如卫生(包含第三卫生间)、休憩、健康、储存、应急、信息等,休息区8时至22时开放,卫生间24小时开放。

夜上海,夜东岸,不夜梦。面貌一新的浦东滨江已在夜幕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艺术筒仓”引人流连, “东方明珠”在夜间更为璀璨雅致,“上海中心”熠熠生辉,周边建筑群星璀璨。当漫游在浦江堤岸或徜徉游船欣赏夜景时,感受到得是都市的靓丽及时光的再现,感受的则是浦江的雅致及生活的多姿。

夜色中的灯光,是最温暖最难忘的,给城市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给异乡的游人带来期盼和欢愉,照亮了人们对完美生活向往的心。而浦江的发展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一个缩影,璀璨灯花则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并随时代的发展愈加光辉灿烂!

